送吕沁州
良材蔽幽壑,大匠终不遗。
骅骝困百里,伯乐为之悲。
顾无适时材,焉能嗟明时。
使君姑苏彦,夙负英俊姿。
开口论阿蒙,耻为吴下儿。
倏起佐民邑,顿令弦诵施。
朝餐戒贪泉,夕寐抱素丝。
松柏有贞操,不受霜雪欺。
一旦劳誉流,徵书走南陲。
衡镜悬大庭,准平良在兹。
五马锡中厩,双旌拥前麾。
铜鞮古沁源,尚在羊肠西。
居人迎露冕,稚子瞻缨绥。
行将寄专城,蚤为苏民疲。
春风五裤谣,莫遣歌来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骅骝(huá liú):古代良马名。
- 伯乐:古代传说中的善于相马的人。
- 弦诵:古代教育方式,弦指弦歌,诵指诵读。
- 贪泉:指贪欲之源。
- 素丝:指纯洁无瑕的丝线,比喻清廉。
- 霜雪欺:比喻外界的诱惑和压力。
- 衡镜:比喻公正的评判标准。
- 五马:古代官员的仪仗。
- 双旌:双重的旗帜,也是官员的仪仗。
- 铜鞮(tóng dī):古代的一种鞋。
- 羊肠:比喻曲折狭窄的小路。
- 露冕:指官员的冠冕。
- 缨绥(yīng suí):古代官员的帽带。
- 专城:指掌管一城或一地的官员。
- 五裤谣:指古代歌谣,五裤可能指五种颜色的裤子,象征着丰富多彩的生活。
翻译
优秀的木材虽隐藏在幽深的山谷,但伟大的工匠终究不会遗漏它们。良马骅骝被困在百里之内,伯乐为之感到悲伤。如果没有适合时宜的才能,又怎能叹息这个明智的时代呢?使君吕沁州,从小就拥有英俊的姿态和出众的才华。他敢于开口评论阿蒙,耻于成为吴下的平庸之辈。他突然崛起,辅佐民众,立即推行教育和文化。早晨戒除贪欲,晚上抱着纯洁的丝线安睡。松柏有坚贞的操守,不会被霜雪所欺。一旦他的名声和功绩流传开来,征召的文书就迅速送到南陲。在大庭广众之下,公正的评判标准得以悬挂。五马和双旌作为仪仗,锡中厩和前麾彰显其尊贵。铜鞮古沁源,尚在羊肠西。居民迎接他的到来,孩子们瞻仰他的缨绥。他将掌管这座城市,早些为民众解除疲惫。春风中唱起五裤谣,不要让歌声来得太迟。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吕沁州的赞美,展现了一个有才华、有品德、有作为的官员形象。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如“良材蔽幽壑”比喻人才的隐匿,“骅骝困百里”比喻人才的困境,“松柏有贞操”比喻人的坚贞不屈等。通过这些生动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吕沁州的敬佩之情,同时也寄寓了对时代和人才的深刻思考。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对人才的渴望和对公正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