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方子时二首

避人成独往,一室谢喧嚣。 泉近书声碎,山深酒价高。 千峰对茅屋,终日听松涛。 五亩瓜园地,躬耕莫惮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独往:独自前往。
  • :谢绝,远离。
  • 喧嚣:吵闹,喧哗。
  • 泉近:泉水近在咫尺。
  • :声音细碎,形容泉声清脆。
  • 酒价高:指山中酒因稀少而价格昂贵。
  • 千峰:形容山峰众多。
  • 茅屋:简陋的房屋。
  • 松涛:风吹过松林时发出的声音,如同波涛。
  • 五亩:古代计量单位,一亩约等于今天的六分之一公顷。
  • 瓜园地:种植瓜果的园地。
  • 躬耕:亲自耕种。
  • 莫惮劳:不要害怕劳累。

翻译

避开人群,独自前往,一间小屋远离了尘世的喧嚣。 泉水近在咫尺,书声细碎,山中幽深,酒因稀少而价格昂贵。 千山万峰围绕着简陋的茅屋,终日聆听风吹松林的涛声。 五亩瓜果园地,亲自耕种,不要害怕劳累。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幅隐居山林的宁静生活画面。诗人选择了远离人群的独居生活,享受着自然的宁静与和谐。诗中“泉近书声碎,山深酒价高”巧妙地以泉声和酒价来体现山中的幽静与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而“千峰对茅屋,终日听松涛”则进一步以山峰和松涛为背景,加深了隐居生活的意境。最后,诗人鼓励自己“躬耕莫惮劳”,体现了对简朴生活的热爱和对劳动的尊重。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满足。

王稚登

明常州府武进(一作江阴)人,移居苏州,字伯谷,号玉遮山人。十岁能诗,既长,名满吴会。吴门自文徵明后,风雅无定属,稚登尝及徵明门,遥接其风,擅词翰之席者三十余年,为同时代布衣诗人之佼佼者。闽粤人过苏州者,虽商贾亦必求见乞字。万历中征修国史,未上而史局罢。曾编散曲为《吴骚集》,所收己作不少。又有《吴郡丹青志》、《奕史》《吴社编》及《尊生斋集》等。 ► 2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