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幸太学恭述

璧水钧天乐,桥门卤簿车。 秋风清道早,朝雨洒尘疏。 检礼惟行菜,谈经亦坠鱼。 不知稽古士,献纳更何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璧水:古代太学周围的水,象征着学问的源泉。
  • 钧天乐:古代神话中天上的音乐,比喻皇帝的音乐。
  • 桥门:太学的大门。
  • 卤簿:古代帝王出行时扈从的仪仗队。
  • 检礼:检查礼仪。
  • 行菜:进行祭祀时的菜肴。
  • 谈经:讨论经典。
  • 坠鱼:比喻学问高深,典出《史记·孔子世家》,孔子讲学时,鱼跃出水面听讲。
  • 稽古:研究古代的事物。
  • 献纳:进献忠言。

翻译

皇帝驾临太学,周围环绕着象征学问的璧水,天上的音乐仿佛在此奏响。太学的大门前,排列着帝王的仪仗队。秋风早早地清理了道路,朝雨轻轻洒落,尘土稀疏。检查礼仪时,只有简单的祭祀菜肴;讨论经典时,学问高深如同鱼跃出水面。不知道那些研究古代的学者们,他们的忠言进献又会是怎样的呢?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皇帝驾临太学的盛况,通过“璧水”、“钧天乐”等意象展现了太学的庄严与神圣。诗中“秋风清道早,朝雨洒尘疏”不仅描绘了清晨的清新景象,也隐喻了皇帝的到来为太学带来了新的气象。后两句则通过“检礼”、“谈经”等细节,反映了太学内的学术氛围,同时对那些研究古代学问的学者们提出了思考,暗示了学问与政治的关联,表达了对学问与政治结合的期待。

王稚登

明常州府武进(一作江阴)人,移居苏州,字伯谷,号玉遮山人。十岁能诗,既长,名满吴会。吴门自文徵明后,风雅无定属,稚登尝及徵明门,遥接其风,擅词翰之席者三十余年,为同时代布衣诗人之佼佼者。闽粤人过苏州者,虽商贾亦必求见乞字。万历中征修国史,未上而史局罢。曾编散曲为《吴骚集》,所收己作不少。又有《吴郡丹青志》、《奕史》《吴社编》及《尊生斋集》等。 ► 2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