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湖亭

亭边杨柳水边花,落日行人正忆家。 不及江南湖上寺,木兰舟里载琵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望湖亭:亭子的名称。
  • 杨柳:一种常见的柳树,常用来象征春天的到来或离别的情感。
  • 水边花:水边的花朵,这里可能指的是水生植物或岸边的野花。
  • 落日:夕阳,傍晚时分的太阳。
  • 行人:旅行的人,过路的人。
  • 忆家:思念家乡。
  • 江南:中国长江以南的地区,常被描绘为风景秀丽、文化繁荣的地方。
  • 湖上寺:湖边的寺庙,通常指风景优美的地方。
  • 木兰舟:一种小船,常用于湖上游玩或载人。
  • 载琵琶:载着琵琶,琵琶是一种古老的弹拨乐器,常与江南水乡的景象联系在一起。

翻译

亭子旁是杨柳依依,水边盛开着花朵,夕阳西下,行人正思念着远方的家。 这亭子比不上江南湖边的寺庙,那里有木兰舟轻轻划过,舟中传来悠扬的琵琶声。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比手法,描绘了两种不同的景致与情感。前两句写望湖亭边的景色,杨柳与水边花构成了一幅静谧的画面,而落日与行人的思乡之情则为这画面增添了一抹忧伤。后两句则通过想象,将读者带到了江南的湖上寺,木兰舟与琵琶声共同营造出一种优雅而宁静的氛围,与前文的忧伤形成鲜明对比。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江南风光的向往。

王稚登

明常州府武进(一作江阴)人,移居苏州,字伯谷,号玉遮山人。十岁能诗,既长,名满吴会。吴门自文徵明后,风雅无定属,稚登尝及徵明门,遥接其风,擅词翰之席者三十余年,为同时代布衣诗人之佼佼者。闽粤人过苏州者,虽商贾亦必求见乞字。万历中征修国史,未上而史局罢。曾编散曲为《吴骚集》,所收己作不少。又有《吴郡丹青志》、《奕史》《吴社编》及《尊生斋集》等。 ► 2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