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绛节:红色的符节,古代使者所持的凭证。
- 璧:古代的一种玉器,扁平,圆形,中间有孔。
- 降笺:投降的书信。
- 尺封:指书信。
- 鹃血:传说中杜鹃啼血,比喻悲痛至极。
- 琼花:一种美丽的花,常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
- 三生路:佛教用语,指前生、今生、来生,这里指命运或人生道路。
- 燕台:古代燕国的台,这里指代燕国或燕地的历史。
- 颈血殷:指颈部的血迹,殷红,形容惨烈的牺牲。
翻译
红色的符节上生出须发,抱着玉璧归还, 谁捧着投降的书信,在尺牍间闲散。 沧波和淮海东流的水,风雨中的扬州和北固山。 春天里杜鹃啼血,悲鸣着蜀地的鸟儿, 夜半鸡鸣,乱度秦关。 在琼花盛开的堂上,是三生的命运之路, 已经滴下了燕台颈部的血迹,殷红如故。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悲壮的历史画卷,通过“绛节”、“璧”、“降笺”等词语,勾勒出一种庄严而又无奈的氛围。诗中“沧波淮海”、“风雨扬州北固山”等景象,展现了广阔的地理背景和动荡的时代气息。后两句以“鹃血”和“鸡鸣”为象征,表达了深沉的悲痛和不安。结尾的“琼花堂上三生路,已滴燕台颈血殷”则深刻反映了历史的残酷和个人的牺牲,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丰富,是一首优秀的历史抒情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