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九江城时九月五日也

· 王缜
朝度黄梅坂,暮宿九江城。 岁月坐成晚,王事未有程。 感此不能寐,起视秋月明。 悄悄风露冷,唧唧寒螀鸣。 万物各有时,而我宁无情。 江南困财力,塞北急戎兵。 所以举屯政,乱丝费经营。 或能如刘晏,鞭算以求名。 或艺如冉子,山泽有损盈。 我拙百无益,下下每自评。 安得家家给,人乐泰阶平。 忧时念明主,寒江潮夜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黄梅坂: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九江城:今江西省九江市。
  • 王事:指朝廷的公务。
  • :进度,完成的情况。
  • 悄悄:形容环境安静。
  • 唧唧:形容虫鸣声。
  • 寒螀(hán jiāng):即寒蝉,秋天的蝉。
  • 冉子:人名,具体不详,可能指古代某位擅长农艺的人物。
  • 泰阶平:比喻天下太平。

翻译

早晨经过黄梅坂,傍晚时分抵达九江城。 坐在那里感叹岁月流逝,朝廷的公务还没有完成。 因此无法入睡,起身看到秋夜的明月。 四周静悄悄的,风露带着寒意,寒蝉在鸣叫。 万物都有自己的时节,而我怎能没有情感。 江南地区财力困顿,边塞之地战事频繁。 因此推行屯田政策,治理如同乱丝般费心。 有人能像刘晏那样,通过鞭策计算来追求名声。 有人技艺如冉子,山泽之间物产有盈有亏。 我自认为笨拙,对百事无益,常常自我评价为下等。 如何能让家家户户都富裕,人人享受太平盛世。 忧虑时局,思念明君,寒江的潮水在夜中涌动。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在秋夜中的所思所感,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抒发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明君的思念。诗中,“感此不能寐,起视秋月明”一句,既表达了作者因公务未了而夜不能寐的焦虑,也通过秋月的明净映衬出内心的孤寂与清冷。后文通过对江南财力困顿、边塞战事频繁的描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结尾处,“忧时念明主,寒江潮夜生”则深化了主题,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和平盛世的向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崇高的政治情怀。

王缜

明广东东莞人,字文哲。弘治六年进士。授兵科给事中,强直敢言。正德初为云南左参政,忤刘瑾,借故罚米五百石,售家产以偿。累迁右副都御史,巡抚苏松诸府,督兵歼刘七于狼山。世宗即位,升南京户部尚书。卒官。 ► 42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