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赠友人

· 王问
情性各有营,繄予在山水。 昔出暂相违,今兹返桑里。 鲈鳜正鲜肥,扁舟自能理。 与君衡门下,行歌互相倚。 下渚乱凫飞,湖中夕风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yī):句首语气词,无实义。
  • 桑里:家乡的别称。
  • 鲈鳜 (lú guì):两种鱼,鲈鱼和鳜鱼,常被认为是美味的淡水鱼。
  • 扁舟:小船。
  • 衡门:横木为门,指简陋的房屋,也指隐士的居所。
  • 行歌:边走边唱。
  • 下渚:水边的低地。
  • 乱凫:野鸭群。

翻译

每个人的性情和追求各有不同,而我独爱山水之间。 曾经短暂离开,如今又回到了家乡。 此时正是鲈鱼和鳜鱼肥美的季节,我已准备好小船,自得其乐。 愿与你在简陋的屋舍下,边走边唱,相互依靠。 水边的低地上,野鸭群飞舞,湖面上傍晚的风也渐渐吹起。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山水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中,“情性各有营,繄予在山水”直接点明了诗人对山水生活的偏爱,而“昔出暂相违,今兹返桑里”则描绘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后文通过描述鲈鳜的鲜肥、扁舟的自理,以及与友人在衡门下行歌的情景,展现了诗人简朴而自足的生活态度。结尾的“下渚乱凫飞,湖中夕风起”则以景结情,增添了诗意的深远和画面的生动。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宁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友情的深切感悟。

王问

明常州府无锡人,字子裕。嘉靖十七年进士。除户部主事,监徐州仓,减羡耗十二三。改南职方,历车驾郎中、广东按察佥事。父死,不复仕,隐居湖滨宝界山,兴至则为诗文,或点染丹青,山水人物花鸟皆精妙。以学行称,门人私谥文静先生。 ► 9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