捣衣篇

玉关萧索尽,音尘不可期。 黄姑织女星,远耀隔天阶。 露气侵兰桂,秋风吹鼓鼙。 佳人理端素,坚砧杵声哀。 一声一惆怅,一声一垂洟。 妖蟾惊幽姿,寒蛩相依啼。 风飘膏兰歇,月照纤云皑。 纨成阒潜闼,张燧候剪裁。 初缝合欢扇,中装骠姚衣。 骠姚重功名,勒石燕然台。 妾悲难重陈,呜咽泉流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玉关:指边关。
  • 萧索:荒凉冷落。
  • 音尘:音信,消息。
  • 黄姑:即牵牛星。
  • 织女:织女星。
  • 天阶:天上的台阶,比喻高远。
  • 鼓鼙:古代军中的一种小鼓。
  • 端素:指织布用的白绢。
  • 砧杵:捣衣的工具。砧是垫石,杵是棒槌。
  • 垂洟:眼泪。
  • 妖蟾:传说中的月中蟾蜍。
  • 幽姿:幽雅的姿态。
  • 寒蛩:秋天的蟋蟀。
  • 膏兰:香膏和兰草,指香气。
  • 纤云:细小的云。
  • :洁白。
  • :细绢。
  • 阒潜闼:静悄悄的门。
  • 张燧:点燃火把。
  • 骠姚:古代将军的名号。
  • 勒石:刻石记功。
  • 燕然台:古代边塞的台名,常用来象征边塞。
  • 呜咽:低声哭泣。

翻译

边关荒凉冷落到了极点,音信消息无从期待。牵牛星和织女星,遥远的光辉隔着天上的台阶。露气侵袭着兰花和桂树,秋风吹动着军中的小鼓。佳人在整理着白绢,坚硬的砧杵声中透露出哀愁。每一声都伴随着惆怅,每一声都滴下眼泪。月中的蟾蜍惊动了幽雅的姿态,秋天的蟋蟀相互依偎着啼鸣。风停了,香气也消失了,月光照耀着细小的白云,洁白无瑕。细绢在静悄悄的门内制成,点燃火把等待着剪裁。最初缝制的是合欢扇,中间装点的是骠姚将军的衣裳。骠姚将军重视功名,刻石记功于燕然台。我心中的悲伤难以再次陈述,低声哭泣如同泉水流淌。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位佳人在边关的孤独与思念,通过秋夜的景象和捣衣的动作,表达了深切的哀愁和对远方亲人的期盼。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玉关萧索”、“音尘不可期”等,营造出一种凄凉而遥远的氛围。同时,通过“黄姑织女星”、“露气侵兰桂”等细腻的自然描写,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整首诗语言凝练,情感深沉,展现了明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王立道

明常州府无锡人,字懋中,号尧衢。嘉靖十四年进士。授编修。有《具茨集诗文》。 ► 60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