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阳庵同须竹夜话云乘木叶秋波探五老之胜因便送之

尽觉当年不易谈,披云蹑石意犹贪。 袖图有迹传河画,血字无心锢井函。 白日只今原不损,青山向后定谁堪。 知君欲访匡庐瀑,摘去莲花池上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昭阳庵:庵名,具体位置不详。
  • 须竹:人名,可能是作者的朋友。
  • 云乘:乘云,比喻行走于高山云雾之间。
  • 木叶秋波:秋天的树叶和波光,这里指秋天的景色。
  • 五老:指庐山五老峰,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风景区内。
  • 河画:指传说中的河图,古代的一种神秘图案。
  • 血字:用血写成的字,常用来表示极其重要的信息或誓言。
  • 井函:井中的函,可能指井中的文物或秘密。
  • 白日:太阳,比喻光明和真理。
  • 青山:指庐山,也泛指自然美景。
  • 匡庐:庐山的别称。
  • 莲花池:庐山的一个景点,以莲花盛开而著名。

翻译

当年那些往事,现在想来都觉得难以言说,我们披云踏石,心中依然贪恋那份探险的乐趣。袖中的图画留下了河图的痕迹,而血字却似乎不再重要,被封存在井函之中。

如今太阳依旧照耀,不曾受损,而未来的青山又将由谁来欣赏呢?我知道你想要探访庐山的瀑布,那就去莲花池边摘取莲花,细细参悟吧。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与友人在昭阳庵夜话的情景,回忆了他们曾经一同探险的经历,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深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披云蹑石”、“血字无心锢井函”等,展现了作者对往事的深刻记忆和对未来的无限遐想。通过对庐山五老峰和莲花池的提及,诗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向往自然的情怀。

王夫之

王夫之

明末清初湖南衡阳人,中年一度改名壶,字而农,号姜斋、夕堂、一瓢道人、双髻外史。明崇祯十五年举人。南明永历时任行人司行人。旋归居衡阳石船山。永历政权覆灭后,曾匿居瑶人山区,后在石船山筑土室名观生居,闭门著书。自署船山病叟,学者称船山先生。吴三桂反清兵起,夫之又逃入深山。终其身不剃发。治学范围极广,于经、史、诸子、天文、历法、文学无所不通,有《正蒙注》、《黄书》、《噩梦》、《读通鉴论》、《姜斋诗话》等。《船山遗书》至道光间始刻,同治间始有全书,后又有增收,至三百五十八卷。 ► 15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