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夏

午睡过微雨,西清引凉吹。 云光逗新叶,浮绿起新媚。 文禽时一飞,水影摇丹翠。 物故有今昔,化理无荣悴。 遥知薪指穷,未始天容替。 阅变递纷扰,损悲任流逝。 嗣者无适期,遐哉惘高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午睡:中午的小憩。
  • 西清:西边的清凉。
  • 凉吹:凉风。
  • 云光:云彩的光影。
  • :逗留,停留。
  • 浮绿:水面上的绿色植物。
  • 新媚:新生的美丽。
  • 文禽:有花纹的鸟。
  • 丹翠:红色和绿色。
  • 物故:事物。
  • 今昔:现在和过去。
  • 化理:变化的自然法则。
  • 荣悴:盛衰。
  • 薪指穷:柴火烧尽。
  • 天容替:天色变化。
  • 阅变:经历变化。
  • 递纷扰:连续不断的纷扰。
  • 损悲:减少悲伤。
  • 流逝:时间的流逝。
  • 嗣者:继承者。
  • 无适期:没有确定的时期。
  • 遐哉:遥远啊。
  • 惘高寄:迷茫地寄托于高远。

翻译

中午小憩后,经过一场微雨,西边的清凉带来了凉风。 云彩的光影停留在新叶上,水面上的绿色植物展现出新生的美丽。 有花纹的鸟儿偶尔飞过,水中的影子摇曳着红色和绿色。 事物有现在和过去的区别,但变化的自然法则没有盛衰之分。 远远地知道柴火终将烧尽,天色也将随之变化。 经历着连续不断的纷扰,减少悲伤,任由时间流逝。 继承者没有确定的时期,遥远啊,迷茫地寄托于高远。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午后的宁静景象,通过微雨、凉风、云光、新叶等自然元素,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变化。诗中“物故有今昔,化理无荣悴”一句,深刻地指出了自然界中万物虽有盛衰,但变化的自然法则却是恒常不变的。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命的深刻感悟。

王夫之

王夫之

明末清初湖南衡阳人,中年一度改名壶,字而农,号姜斋、夕堂、一瓢道人、双髻外史。明崇祯十五年举人。南明永历时任行人司行人。旋归居衡阳石船山。永历政权覆灭后,曾匿居瑶人山区,后在石船山筑土室名观生居,闭门著书。自署船山病叟,学者称船山先生。吴三桂反清兵起,夫之又逃入深山。终其身不剃发。治学范围极广,于经、史、诸子、天文、历法、文学无所不通,有《正蒙注》、《黄书》、《噩梦》、《读通鉴论》、《姜斋诗话》等。《船山遗书》至道光间始刻,同治间始有全书,后又有增收,至三百五十八卷。 ► 15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