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时路

来时苦大难,寒雨飞瀼瀼。 今者复何日,秋原称叶黄。 遵路行以悲,飘风吹我裳。 流目心自喻,剧结车轮肠。 人生苦经历,精爽定往还。 踟蹰行俟之,轻烟霭容颜。 飞鸟过我前,流泉鸣其閒。 欲语不得接,浮云云何攀。 迢迢荒原路,曲曲粤楚甸。 匪羊亦匪牛,穷日历郊箐。 蘖苦梅复酸,宛转遂所绻。 凛矣秋霜心,哀哉白日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瀼瀼(ráng ráng):形容露水很多的样子。
  • 流目:转动眼睛,指四处张望。
  • 剧结车轮肠:比喻心情极度纠结,如同车轮缠绕在肠子上。
  • 精爽:精神,灵魂。
  • 踟蹰(chí chú):犹豫不决,徘徊不前。
  • (ǎi):云雾。
  • (jiān):同“间”,中间。
  • 匪羊亦匪牛:既不是羊也不是牛,形容行走的艰难。
  • 穷日:整日。
  • 郊箐(jīng):郊外的草丛。
  • (niè):树枝的根部。
  • (quǎn):缠绵,依恋。
  • (lǐn):严肃,严厉。

翻译

来时经历艰难,寒雨如露水般纷飞。 如今又是何时,秋天的平原上树叶已黄。 沿着路悲行,飘风吹动我的衣裳。 四处张望,心中自有喻意,心情纠结如车轮缠肠。 人生经历苦难,精神灵魂定会往返。 徘徊不前等待,轻烟笼罩着容颜。 飞鸟从我面前飞过,清泉在其间鸣响。 想要说话却无法表达,浮云又怎能攀附。 遥远的荒原路,曲折的粤楚边界。 既不是羊也不是牛,整日在郊外的草丛中行走。 树枝苦涩,梅子酸楚,宛转地遂其所愿。 心中严肃如秋霜,哀叹白日变化。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旅途中的艰辛与心境的转变。诗中,“来时苦大难”与“今者复何日”形成对比,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境遇的变化。通过“流目心自喻”和“剧结车轮肠”等句,深刻描绘了内心的纠结与无奈。后文中的自然景象,如飞鸟、流泉,与诗人的心情交织,增强了诗歌的意境。整首诗语言凝练,情感深沉,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苦难的深刻体验和对自然变化的敏锐感知。

王夫之

王夫之

明末清初湖南衡阳人,中年一度改名壶,字而农,号姜斋、夕堂、一瓢道人、双髻外史。明崇祯十五年举人。南明永历时任行人司行人。旋归居衡阳石船山。永历政权覆灭后,曾匿居瑶人山区,后在石船山筑土室名观生居,闭门著书。自署船山病叟,学者称船山先生。吴三桂反清兵起,夫之又逃入深山。终其身不剃发。治学范围极广,于经、史、诸子、天文、历法、文学无所不通,有《正蒙注》、《黄书》、《噩梦》、《读通鉴论》、《姜斋诗话》等。《船山遗书》至道光间始刻,同治间始有全书,后又有增收,至三百五十八卷。 ► 15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