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咏落花十首

听之无闻杳希夷,可左泛兮可右移。 丹灶烟轻飞武火,明窗尘细弄婴儿。 动而愈出弱频用,失亦若惊辱较宜。 气母欲抟抟不得,流珠常惜去人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杳希夷(yǎo xī yí):形容声音极其微弱,几乎听不见。
  • 丹灶:炼丹用的炉灶。
  • 武火:炼丹时用的猛火。
  • 明窗尘:指窗台上积的细尘,比喻细微之物。
  • 婴儿:这里比喻炼丹时所需的纯净之物。
  • 气母:指元气之母,即生命的根本之气。
  • 流珠:比喻精气或生命的精华。

翻译

听那声音几乎无法听见,微弱至极,仿佛不存在。它可以随意地在左边泛起,也可以在右边移动。炼丹的炉灶中,轻烟随着武火轻轻飘飞;明亮的窗台上,细尘轻轻地玩弄着纯净之物。动作越多,弱小的东西越是频繁地被使用;一旦失去,也会感到惊讶,但承受的屈辱似乎更为适宜。生命的根本之气想要凝聚却难以实现,而生命的精华则常常珍惜着离去的时刻。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炼丹的场景,隐喻了生命的脆弱与珍贵。诗中“杳希夷”形容声音的微弱,象征生命的脆弱;“丹灶烟轻”与“明窗尘细”则通过炼丹的细节,展现了生命的细腻与纯净。后两句则通过“气母”与“流珠”的比喻,表达了生命力的顽强与生命精华的珍贵。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感悟。

王夫之

王夫之

明末清初湖南衡阳人,中年一度改名壶,字而农,号姜斋、夕堂、一瓢道人、双髻外史。明崇祯十五年举人。南明永历时任行人司行人。旋归居衡阳石船山。永历政权覆灭后,曾匿居瑶人山区,后在石船山筑土室名观生居,闭门著书。自署船山病叟,学者称船山先生。吴三桂反清兵起,夫之又逃入深山。终其身不剃发。治学范围极广,于经、史、诸子、天文、历法、文学无所不通,有《正蒙注》、《黄书》、《噩梦》、《读通鉴论》、《姜斋诗话》等。《船山遗书》至道光间始刻,同治间始有全书,后又有增收,至三百五十八卷。 ► 15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