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秋三十首

空有无垠铲径蹊,分明至极翻凄迷。 远视不正非野马,客心已窘聊木鸡。 帆蝶卖眼惊天末,樯乌亡赖啼日西。 阴光夕灼动绿气,?然鬼臂相牵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无垠(wú yín):无边无际。
  • 铲径蹊:铲平的小路。
  • 凄迷:迷茫不清。
  • 野马:比喻飘动的云气。
  • 客心:旅人的心情。
  • :困窘,窘迫。
  • 聊木鸡:暂且像木鸡一样静止不动。
  • 帆蝶:指帆船的帆,因其形状似蝶翅。
  • 卖眼:引人注目。
  • 天末:天边。
  • 樯乌:船桅上的乌鸦。
  • 亡赖:无赖,指乌鸦的叫声令人不悦。
  • 阴光:暗淡的光线。
  • 夕灼:夕阳的余晖。
  • 绿气:湖面上的绿色水气。
  • ?然:惊恐的样子。
  • 鬼臂:比喻湖面上的波纹或水草。

翻译

洞庭湖的秋天,无边无际的空旷中,小路被铲平,显得格外分明,却又迷茫不清。远处的景象不甚端正,如同飘动的云气,旅人的心情已感到困窘,只能暂且像木鸡一样静止不动。帆船的帆引人注目,仿佛在惊异地注视着天边,船桅上的乌鸦无赖地啼叫,伴随着夕阳西下。暗淡的光线在傍晚时分照耀,湖面上的绿色水气被点燃,惊恐地感觉像是鬼臂在相互牵扯。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洞庭湖秋日的景象,通过“无垠”、“凄迷”等词语传达了湖面的广阔与迷茫,以及旅人内心的孤寂与不安。诗中运用了“野马”、“木鸡”等生动的比喻,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和感染力。夕阳、帆船、乌鸦等元素的描绘,增添了诗意的层次和深度,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片迷茫而又神秘的湖光山色之中。

王夫之

王夫之

明末清初湖南衡阳人,中年一度改名壶,字而农,号姜斋、夕堂、一瓢道人、双髻外史。明崇祯十五年举人。南明永历时任行人司行人。旋归居衡阳石船山。永历政权覆灭后,曾匿居瑶人山区,后在石船山筑土室名观生居,闭门著书。自署船山病叟,学者称船山先生。吴三桂反清兵起,夫之又逃入深山。终其身不剃发。治学范围极广,于经、史、诸子、天文、历法、文学无所不通,有《正蒙注》、《黄书》、《噩梦》、《读通鉴论》、《姜斋诗话》等。《船山遗书》至道光间始刻,同治间始有全书,后又有增收,至三百五十八卷。 ► 15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