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三更(sān gēng):古代中国将一夜分为五更,三更即半夜时分。
- 杀气:指凶恶的气氛或气势。
- 七尺:古代中国称人的身高,七尺大约相当于现代的1.68米左右。
- 离魂:指人的灵魂离开身体。
- 毕战:指结束战斗。
- 分畦(fēn qí):划分田地。
- 铁界:比喻坚固的界限。
- 宜僚:古代传说中的巧匠。
- 弄技:玩弄技艺。
- 金丸:金属制成的小球,常用于游戏或武术中。
- 浪斟(làng zhēn):随意地倒酒。
- 绿醑(lǜ xǔ):美酒。
- 蓬栗(péng lì):一种野生果实。
- 黄橙:黄色的橙子。
- 脍虱肝(kuài shī gān):细切如虱子肝的小块。
- 菡萏(hàn dàn):荷花的别称。
- 蜻蛚(qīng liè):一种昆虫,即蜻蜓。
- 萧条:形容景象凄凉、冷落。
翻译
半夜时分,梦中感受到凶恶的气氛,仿佛有三把刀在威胁;七尺之躯的灵魂似乎离开了身体,伴随着七宝装饰的马鞍。战斗结束后,人们争相划分田地,如同争夺坚固的界限;宜僚展示他的技艺,追逐着金属小球。随意地倒着美酒,品尝着野果蓬栗;细细地切着黄橙,制作成如虱子肝般的小块。荷花已经凋谢,蜻蜓也已散去,这萧条的秋色,又有谁来欣赏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杀气和离魂的梦境,以及战斗后的田地划分和技艺展示的场景。诗中通过“三更杀气三刀梦”和“七尺离魂七宝鞍”的对比,展现了梦境中的紧张与现实中的奢华。后两句通过对美酒、野果、黄橙和虱肝的描绘,展现了生活的细腻与享受。最后两句则通过荷花的凋谢和蜻蜓的散去,表达了秋天的萧条和无人欣赏的寂寞,体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王夫之
明末清初湖南衡阳人,中年一度改名壶,字而农,号姜斋、夕堂、一瓢道人、双髻外史。明崇祯十五年举人。南明永历时任行人司行人。旋归居衡阳石船山。永历政权覆灭后,曾匿居瑶人山区,后在石船山筑土室名观生居,闭门著书。自署船山病叟,学者称船山先生。吴三桂反清兵起,夫之又逃入深山。终其身不剃发。治学范围极广,于经、史、诸子、天文、历法、文学无所不通,有《正蒙注》、《黄书》、《噩梦》、《读通鉴论》、《姜斋诗话》等。《船山遗书》至道光间始刻,同治间始有全书,后又有增收,至三百五十八卷。
► 1536篇诗文
王夫之的其他作品
- 《 添字昭君怨友人刘懿庵营虎塘颇胜没后鞠为茂草赋此寄叹 》 —— [ 明 ] 王夫之
- 《 陈耳臣老矣新诗犹丽远寄题雪诸咏随意和之得四首初雪 》 —— [ 明 ] 王夫之
- 《 怀入山来所栖伏林谷三百里中小有丘壑辄畅然欣感各述以小诗得二十九首 》 —— [ 明 ] 王夫之
- 《 蜨恋花 · 早秋 》 —— [ 明 ] 王夫之
- 《 和一峰虚中是神主五首 》 —— [ 明 ] 王夫之
- 《 梅花 》 —— [ 明 ] 王夫之
- 《 孤雁行和李雨苍 》 —— [ 明 ] 王夫之
- 《 生查子 · 咏史六首 》 —— [ 明 ] 王夫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