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夜宿张藻宅偶赋

· 王恭
旅人眠不安,抱剑夜中弹。 月映花林白,霜凄画壁寒。 澹云孤梦远,流水半生残。 想是平原馆,萋萋草正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旅人:指在外旅行的人。
  • 抱剑:怀抱宝剑,常用来形容武士或侠客的形象。
  • 夜中:深夜。
  • 画壁:绘有图画的墙壁。
  • 澹云:淡淡的云。
  • 孤梦:孤独的梦境。
  • 流水半生残:比喻人生如流水般匆匆流逝,半生已过,余生不多。
  • 平原馆:指平原君的馆舍,这里泛指贵族或士人的居所。
  • 萋萋: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

翻译

旅人在外,夜不能寐,怀抱宝剑,在深夜中弹奏。月光映照着白色的花林,霜寒使得画壁显得更加冷冽。淡淡的云彩伴随着孤独的梦境飘远,流水象征着半生已逝,余生不多。这里想必是平原君的馆舍,草木茂盛,萋萋一片。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个旅人在寒夜中的孤独与思乡之情。通过“抱剑夜中弹”这一动作,展现了旅人的侠义与寂寞。诗中的“月映花林白,霜凄画壁寒”以景寓情,增强了孤独冷清的氛围。后两句“澹云孤梦远,流水半生残”则抒发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未来的迷茫。结尾的“想是平原馆,萋萋草正繁”则带有一丝对往昔繁华的怀念,同时也暗示了旅人对归途的向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旅人在异乡的复杂情感。

王恭

明福建长乐人,一作闽县人。字安中,自号皆山樵者。少游江海间,中年葛衣草履,归隐于七岩山,凡二十年。永乐四年,以荐待诏翰林。年六十余,与修《永乐大典》,授翰林院典籍。为闽中十才子之一。有《白云樵唱集》、《草泽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