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陈按冶环溪□□

武陵踪迹至今疑,君□□□□已奇。 瓢窟风云随变幻,桐江紫翠入希夷。 濠梁意气真如在,沂上风流更可期。 强病犹能泛舟去,为君一曲一题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武陵:指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武陵人,代表隐逸之地。
  • 瓢窟:指隐居之地,源自《庄子·逍遥游》中“瓢饮”的典故。
  • 桐江:地名,位于今浙江省桐庐县,风景秀丽。
  • 紫翠:形容山色之美。
  • 希夷:指道家所说的无声无色的境界。
  • 濠梁: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的典故,代表哲理的讨论。
  • 沂上:指孔子与弟子游于沂水的典故,代表儒家学问。
  • 风流:指才子佳人的风雅之事。
  • 泛舟:乘船游玩。

翻译

至今仍怀疑武陵的踪迹,你的隐居之地已显得十分奇异。 风云变幻,隐居之地随波逐流,桐江的山色之美深入无声无色的境界。 濠梁上的意气仿佛还在,沂水上的风雅之事更值得期待。 尽管身体不适,仍能乘船游玩,为你一曲一诗,留下我的笔墨。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隐逸之地的美景和哲理的讨论,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才华的赞赏。诗中运用了多个典故,如武陵、瓢窟、濠梁、沂上等,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通过“泛舟”、“一曲一题诗”等动作,传达了作者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共同追求。整首诗意境优美,语言凝练,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才华的赞赏。

方献夫

明广东南海人,初名献科,字叔贤,号西樵。弘治十八年进士。正德中授礼部主事,调吏部员外郎,旋从王守仁问学,谢病归西樵山中,读书十年。嘉靖初还朝,以议大礼称帝意,骤进少詹事。累官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入阁辅政。持论和平,而舆论视为奸邪,连被劾。又见帝恩威不测,三疏引疾归。有《周易传义约说》、《西樵遗稿》。 ► 21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