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林彦宾重庐州省兄

· 王恭
斗酒不忍别,空歌叹离群。梦随楚天鸟,心逐淮山云。 九月梨花红,千门响砧杵。朝拂车上霜,暮投月中墅。 一别连枝几断魂,秋风又念鹡鸰原。此行莫作分飞雁,看尔双双归故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斗酒:指少量的酒。
  • 离群:离开朋友或同伴。
  • 楚天:指楚地的天空,泛指南方。
  • 淮山:指淮河流域的山脉。
  • 砧杵:古代捣衣的工具,砧是捣衣石,杵是捣衣的棒。
  • 连枝:比喻兄弟。
  • 鹡鸰:鸟名,比喻兄弟。
  • 分飞雁:比喻离散的兄弟。

翻译

我们举起少量的酒,不忍心分别,空自歌唱,感叹即将离开朋友。在梦中,我仿佛随着南方的鸟儿飞翔,心中却牵挂着淮河边的山云。

九月的时候,梨花依然红艳,千家万户都响起了捣衣的声音。早晨,我拂去车上的霜,傍晚,我在月光下投宿于郊外的房屋。

自从一别,兄弟之情让我几度心碎,秋风又让我想起了兄弟。这次出行,不要像离散的雁群那样,希望你们能一起回到故乡。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告别和对兄弟的深切思念。诗中通过“斗酒不忍别”和“梦随楚天鸟,心逐淮山云”等句,展现了诗人对离别的无奈和对远方的向往。后文通过“九月梨花红”和“朝拂车上霜,暮投月中墅”等景象,描绘了旅途的艰辛和孤独。最后,诗人以“鹡鸰原”和“分飞雁”作比,表达了对兄弟团聚的渴望。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语言简练,表达了诗人对友情和亲情的珍视。

王恭

明福建长乐人,一作闽县人。字安中,自号皆山樵者。少游江海间,中年葛衣草履,归隐于七岩山,凡二十年。永乐四年,以荐待诏翰林。年六十余,与修《永乐大典》,授翰林院典籍。为闽中十才子之一。有《白云樵唱集》、《草泽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