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生夜坐
谪居澹虚寂,眇然怀同游。
日入山气夕,孤亭俯平畴。
草际见数骑,取径如相求。
渐近识颜面,隔树停鸣驺。
投辔雁鹜进,携盖各有羞。
分席夜堂坐,绛蜡清樽浮。
鸣琴复散帙,壶矢交觥筹。
夜弄溪上月,晓陟林间丘。
村翁或招饮,洞客偕探幽。
讲习有真乐,谈笑无俗流。
缅怀风沂兴,千载相为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谪居(zhé jū):被贬官居住。
- 眇然(miǎo rán):微小、渺茫的样子。
- 同游:一起游玩的朋友。
- 孤亭:孤独的亭子。
- 平畴(píng chóu):平坦的田野。
- 鸣驺(míng zōu):古代贵族出行时,随从的骑兵发出的声音。
- 投辔(tóu pèi):放下马缰,指下马。
- 雁鹜(yàn wù):雁和鹜,泛指水鸟。
- 绛蜡(jiàng là):红色的蜡烛。
- 散帙(sàn zhì):打开书卷。
- 壶矢(hú shǐ):古代的一种游戏用具。
- 觥筹(gōng chóu):酒杯和计数的筹码,泛指宴会上的器具。
- 陟(zhì):登高。
- 风沂兴(fēng yí xīng):指古代的沂水之风,即沂水流域的文化风尚。
翻译
被贬官居住在这宁静而空旷的地方,心中怀念着与朋友们一同游玩的时光。太阳落山,山间的气息变得宁静,我独自坐在孤亭中,俯瞰着平坦的田野。草地上出现了几个骑马的人,他们似乎在寻找着什么路径。渐渐地,我能看清他们的面容,他们在树丛中停下来,不再发出骑兵的声响。他们下马,像雁鹜一样前进,各自带着羞涩。我们在夜间的堂屋里分席而坐,红色的蜡烛照亮了清酒。我们弹琴,打开书卷,玩着壶矢游戏,交换着酒杯和计数的筹码。夜晚我们在溪边赏月,早晨我们登高进入林间的山丘。有时村里的老人邀请我们饮酒,有时我们一起探索幽深的洞穴。我们讨论学问,享受真正的乐趣,谈笑间没有世俗的流言蜚语。我怀念着古代沂水的文化风尚,这种情怀千百年来一直与我们同在。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王守仁被贬官后的生活情景,以及他对友人和学问的怀念。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孤独。同时,诗人与朋友们的交往和学问讨论,体现了他的高洁情操和对知识的追求。最后,诗人通过对古代沂水文化的缅怀,表达了对传统文化价值的尊重和传承。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崇高的精神追求。

王守仁
明浙江馀姚人,初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子。十五岁访客居庸、山海间,纵观山川形胜。好言兵,善射。弘治十二年进士。授刑部主事。正德初,忤刘瑾,廷杖,谪贵州龙场驿丞。瑾诛,任庐陵知县。十一年,累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镇压大帽山、浰头、横水等处山寨凡八十四处民变,设崇义、和平两县。十四年,平宁王朱宸濠之乱。世宗时封新建伯。嘉靖六年总督两广兼巡抚,镇压断藤峡瑶民八寨。先后用兵,皆成功迅速。以病乞归,行至南安而卒。其学以致良知为主,谓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物。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以曾筑室阳明洞中,学者称阳明先生。文章博大昌达,初刻意为词章,后不复措意工拙,而行墨间自有俊爽之气。有《王文成公全书》。
► 928篇诗文
王守仁的其他作品
- 《 陟湘于迈岳麓是尊仰止先哲因怀友生丽泽兴感伐木寄言二首 其一 (赴谪诗。正德丁卯年赴谪贵阳龙场驿作) 》 —— [ 明 ] 王守仁
- 《 传习录 · 卷上 · 徐爱录 · 门人徐爱录 · 二 》 —— [ 明 ] 王守仁
- 《 寄张东所次前韵 》 —— [ 明 ] 王守仁
- 《 雪望四首 其一 (江西诗。正德己卯年,奉敕往福建处叛军。至丰城,遭宸濠之变,趋还吉安,集兵平之。八月,升副都御史,巡按江西作) 》 —— [ 明 ] 王守仁
- 《 月夜二首其二 》 —— [ 明 ] 王守仁
- 《 春日游齐山寺用杜牧之韵二首 》 —— [ 明 ] 王守仁
- 《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以方录 · 十八 》 —— [ 明 ] 王守仁
- 《 示诸生三首 》 —— [ 明 ] 王守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