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高漫士为周仲器作黄山书室图
海上见空翠,黄山积扶舆。连林结幽构,中有千卷书。
白日但垂帷,抱琴常晏如。何必邺侯家,于焉董生庐。
有时岩际书声起,天籁泠泠拂流水。清响遥传野衲禅,馀音半落鲛人耳。
芸草春香静掩门,河汾洙泗共谁论。閒将活水澄心镜,向人大笑翻忘言。
翰林墨客拈双笔,挥霍新图兴偏逸。寒松满屋疑有声,白云卷帘怕飞出。
轩佩追随入泮林,玉堂天路五云深。白头为尔伸长句,直是渔樵一片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扶舆:指山势盘旋而上。
- 晏如:安然自得的样子。
- 邺侯家:指邺侯李泌的家,李泌是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 董生庐:指董仲舒的居所,董仲舒是西汉著名儒家学者。
- 野衲:指山野中的僧人。
- 鲛人:传说中的人鱼。
- 芸草:一种香草,古人常用来防书虫。
- 河汾洙泗:指古代的四个地名,这里泛指学问的渊源。
- 活水:流动的水。
- 翰林墨客:指翰林院的文人。
- 挥霍:这里指挥洒自如。
- 玉堂天路:指通往朝廷高位的道路。
- 五云:五彩祥云,象征吉祥。
翻译
在海上远望,只见一片翠绿,黄山山势盘旋而上。连绵的林木中,有一座幽静的建筑,里面藏有千卷书籍。
白日里,只是静静地垂下帷幔,抱着琴,常常安然自得。不必去邺侯李泌的家,也不必去董仲舒的居所,这里就是理想的读书之地。
有时,岩间传来书声,仿佛天籁之音拂过流水。这清脆的声响传到山野僧人的禅房,余音又飘落到传说中的鲛人耳中。
春天,芸草的香气静静地掩上了门,河汾洙泗的学问与谁讨论。闲暇时,用流动的水澄清心镜,向人大笑,却忘记了言语。
翰林院的文人挥洒双笔,新绘的图画兴致勃勃。寒松似乎在屋中发出声响,白云卷帘,怕是要飞出。
佩带玉饰,追随进入学宫,通往朝廷高位的道路深远。白发苍苍,为了你写下这首长诗,直抒渔樵之人的一片心意。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幅黄山书室的静谧景象,通过“空翠”、“扶舆”、“连林”等自然元素,构建了一个远离尘嚣的读书环境。诗中“白日但垂帷,抱琴常晏如”表达了主人公的闲适与自得,而“岩际书声起,天籁泠泠拂流水”则巧妙地以声音描绘出书室的清幽。结尾处“直是渔樵一片心”抒发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学问的尊重,体现了明代文人对自然与学问的和谐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