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清歌为闽宪佥孙公赋

· 王恭
骢马何处来,翩翩下霜台,七闽大道无尘埃。袖中明月连城价,腹里琅玕柱石材。 闽山青峨峨,闽水净如练,露冕巡行历州县。手持白简绣作衣,胆落金吾铁为面。 佐理由来有政声,纲纪百粤共澄清。清如金茎云间之露白,澄似冰壶秋夜之月明。 山亦收其雾,川亦敛其滓,泰阶荧荧悬六星。秋毫遥遥洞千里,列郡官曹亦如水。 忆昨霜威遍齐鲁,汶阳泰岳沾时雨。又持玉节按闽荒,乡心几度梦浔阳。 方今天子多殊渥,暂遣遐陬访民瘼。早晚功成列上台,令人更忆孙弘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骢马(cōng mǎ):青白色的马,古代多用于官员的坐骑。
  • 霜台:指御史台,因其职司弹劾,为风霜之任,故称。
  • 七闽:指古代居住在福建和浙江南部的七个闽越族部落,后泛指福建。
  • 露冕(miǎn):古代官员巡视时戴的帽子,因有垂帘遮阳,故称。
  • 白简:古代御史弹劾官员时所用的文书。
  • 金吾:古代官名,掌管京城的治安。
  • 柱石材:比喻担当重任的人才。
  • 泰阶:古代星名,即三台星,比喻国家的三公。
  • 荧荧(yíng yíng):光亮闪烁的样子。
  • 六星:指泰阶星,共有六颗。
  • 洞千里:洞察千里之外的事物,比喻见识广博。
  • 列郡:指各个郡县。
  • 官曹:官吏的办事机构。
  • 汶阳:地名,在今山东省。
  • 泰岳:泰山,五岳之一。
  • 玉节:古代官员出使或巡视时所持的符节。
  • 闽荒:指福建偏远地区。
  • 浔阳:地名,在今江西省九江市。
  • 殊渥(wò):特别的恩泽。
  • 遐陬(xiá zōu):边远角落。
  • 民瘼(mò):民众的疾苦。
  • 孙弘阁:指汉代名臣孙弘的府邸,比喻重要的职位或地方。

翻译

骢马从何处来,轻盈地在霜台下舞动,七闽的大道上没有尘埃。袖中藏着明月般珍贵的宝物,腹中蕴藏着如琅玕般坚实的柱石之材。

闽山青翠高耸,闽水清澈如练,戴着露冕巡视各州县。手持白简,绣衣如画,胆怯的金吾铁面。

辅佐的理由向来有政绩声名,纲纪百粤共同澄清。清如金茎上的云间露水,澄如冰壶中的秋夜明月。

山也收起了其雾,川也收敛了其渣滓,泰阶上荧荧悬挂着六星。秋毫能洞察千里之外,列郡的官吏也如水般清澈。

回忆昨日的霜威遍布齐鲁,汶阳泰岳沐浴时雨。又持玉节巡视闽荒,乡心几次梦回浔阳。

方今天子多特别的恩泽,暂时派遣到边远角落访查民瘼。早晚功成后位列高台,让人更加怀念孙弘阁。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位官员巡视闽地的情景,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官员的清廉、才干和对民生的关怀。诗中“骢马”、“霜台”、“白简”等词语,体现了官员的身份和职责,而“闽山”、“闽水”、“露冕”等则描绘了闽地的自然风光和官员巡视的场景。后文通过对官员政绩的赞扬和对民瘼的关怀,表达了对清廉政治和民生福祉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对理想政治的赞美和对现实民生的关注。

王恭

明福建长乐人,一作闽县人。字安中,自号皆山樵者。少游江海间,中年葛衣草履,归隐于七岩山,凡二十年。永乐四年,以荐待诏翰林。年六十余,与修《永乐大典》,授翰林院典籍。为闽中十才子之一。有《白云樵唱集》、《草泽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