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厉节:坚守节操。
- 法言:合乎礼法的言论。
- 世儒:俗儒,指当时的普通儒者。
- 渊玄:深奥,此指学问精深。
-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部儒家经典。
- 纚纚(lí lí):连绵不断的样子。
- 贯珠:比喻连贯、流畅。
- 管葛:指管仲和诸葛亮,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 仪秦:指张仪和苏秦,古代著名的纵横家。
- 摄:震慑,使屈服。
- 愚:愚弄,使显得无知。
- 黄金作高台:比喻尊贵的地位或待遇。
- 七尺躯:指成年男子的身躯,七尺约为1.68米。
- 落拓:放浪不羁,此指失意、不得志。
- 凡夫:普通人。
翻译
东海有一位优秀的士人,他的服饰美丽且得体。他坚守节操,对抗当时的权贵,他的言论合乎礼法,令世间的儒者震惊。他的学问深奥,精通五经的精髓,连绵不断如同串起的珍珠。即使是管仲和诸葛亮也会被他震慑,张仪和苏秦也会被他愚弄。黄金铸成的高台,本可以安置他这样尊贵的七尺之躯。可惜他时运不济,失意落魄如同普通人。
赏析
这首作品赞美了一位东海的佳士,他不仅外表优雅,更有着坚定的节操和深厚的学识。诗中通过对比管仲、诸葛亮、张仪、苏秦等历史上的杰出人物,突出了这位佳士的非凡才能和影响力。然而,尽管他有着如此卓越的品质,却因为时运不济而未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地位,这反映了作者对时代不公的感慨和对人才埋没的遗憾。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高尚人格和卓越才能的崇敬,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