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奉饯:送别。
- 郑浮丘:人名,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同僚。
- 三楚:古代指楚国的三个部分,这里可能指郑浮丘的故乡或任职地。
- 文衡:指文官的选拔和评价。
- 泮林:古代学宫的园林,这里借指学宫或教育机构。
- 先皇:已故的皇帝。
- 圣主:指当时的皇帝。
- 长乐:宫殿名,这里指皇宫。
- 蓬莱:神话中的仙山,这里比喻皇宫。
- 宵烜:夜晚的火光,这里可能指宫中的灯火。
- 佩声:佩玉的声音,这里指官员行走时佩玉发出的声响。
- 承平:指国家太平无事。
- 贤佐:贤能的辅佐者。
- 乡山:故乡的山川,代指故乡。
翻译
回忆起你在三楚地区担任文官选拔的重任,那时你虽在学宫中地位卑微,却从不厌倦。你的学问和见解已被先皇所知,如今又得到当今圣上的赏识。长乐宫的钟声在黎明时分悠长回荡,蓬莱宫中夜晚的灯火下,你的佩玉声缓缓响起。在这国家太平之时,正是需要贤能辅佐的时候,不要因为离开故乡的山川而感到惆怅。
赏析
这首诗是王恭为送别郑浮丘赴京任职而作。诗中,王恭赞扬了郑浮丘的学问和才能,以及他在文官选拔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描绘长乐宫的钟声和蓬莱宫的夜景,诗人营造了一种庄严而神秘的氛围,表达了对郑浮丘前程的美好祝愿。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故乡的依恋,但更多的是对国家需要贤才的深刻认识。整首诗语言典雅,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