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易水送人使燕
燕山北起高峨峨,东流易水无停波。
北风萧萧筑声切,昔人于此送荆轲。
图中匕首非良计,堪叹燕丹无远器。
髑髅空死樊将军,日暮秦兵满燕市。
往事空馀易水寒,白翎飞下地椒乾。
经过此地对流水,知尔踟蹰马上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燕山:山脉名,位于今河北省北部。
- 峨峨:形容山势高峻。
- 易水:河流名,流经今河北省。
- 荆轲:战国时期著名刺客,曾受燕太子丹之命刺杀秦王。
- 匕首:短剑,荆轲刺秦王时所用。
- 燕丹:即燕太子丹,荆轲刺秦的策划者。
- 髑髅:死人的头骨。
- 樊将军:指樊於期,因得罪秦王逃至燕国,后被荆轲用来献头以接近秦王。
- 白翎:白色的羽毛,此处可能指鸟类。
- 地椒:一种植物。
- 踟蹰:徘徊不前。
翻译
燕山山脉北起,高耸峻峭,东流的易水波澜不惊。北风萧萧,筑声悲切,昔人曾在此地送别荆轲。图中的匕首并非上策,可叹燕太子丹缺乏远见。樊将军的头颅空留死寂,傍晚时分秦兵已遍布燕市。往事如烟,只剩易水依旧寒凉,白羽飞落于干枯的地椒之上。经过此地,面对流水,可知你骑在马上徘徊观望。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燕山与易水的壮阔景象,通过对荆轲刺秦的历史事件的回顾,表达了对燕太子丹短视和荆轲悲剧命运的感慨。诗中“北风萧萧筑声切”一句,以风声和筑声营造出悲壮的氛围,凸显了荆轲出使的艰险与悲壮。结尾处“经过此地对流水,知尔踟蹰马上看”则通过寓情于景的手法,抒发了对历史的沉思和对英雄的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