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华夷图

· 曹松
落笔胜缩地,展图当晏宁。 中华属贵分,远裔占何星。 分寸辨诸岳,斗升观四溟。 长疑未到处,一一似曾经。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缩地: 古代神话中的法术,能将大地缩小。
  • 晏宁: 宁静,安宁。
  • 中华: 中原地区,古代中国的代称。
  • 贵分: 贵族或地位尊贵的阶层。
  • 远裔: 远代的子孙,后代。
  • 何星: 哪颗星宿,可能指代远方的领土或势力范围。
  • 诸岳: 众山,泛指各地山脉。
  • 斗升: 古代容量单位,此处比喻地域广阔。
  • 四溟: 四海,古人认为世界由四海环绕。
  • 长疑: 持久的疑惑。
  • 似曾经: 好像曾经亲身经历过。

翻译

落笔之间仿佛施展了缩地之术,打开地图时内心安宁。在这幅画卷中,中原的尊贵区域划分明显,远方的子孙又占据着哪些星辰般的版图。细致地分辨出每个山脉的大小,如同用斗升来丈量广阔的海洋。长久以来,我总怀疑这地图上的每一处都曾是自己心中的记忆。

赏析

曹松的《观华夷图》描绘了一幅宏大的地理画卷,通过诗人的笔触,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地图绘制者的技艺和对华夏大地的深深热爱。诗人不仅赞美了地图的精细,还寓言般地表达了对国家疆域和历史的敬畏。他以"长疑未到处,一一似曾经"表达了对未知世界的想象与对过去经历的怀念,体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深沉的历史情怀。整首诗意境深远,既有现实的地理描绘,又有超越时空的精神追求。

曹松

曹松,唐代晚期诗人。字梦徵。舒州(今安徽潜山)人。生卒年不详。早年曾避乱栖居洪都西山,后依建州刺史李频。李死后,流落江湖,无所遇合。光化四年(901)中进士,年已七十馀,特授校书郎(秘书省正字)而卒。曹松诗作,风格似贾岛,工于铸字炼句。因他生活在社会底层,故同情劳动人民的苦难,憎恶战争。 曹松不满现实但又热衷功名,多次参加科举应试,直到昭宗天复元年(公元901年)才以七十一岁高龄中进士。因同榜中王希羽、刘象、柯崇、郑希颜等皆年逾古稀,故时称“五老榜”。曹松被授任校书郎,后任秘书省正字。终因风烛残年,不久谢世。遗作有《曹梦征诗集》三卷。《全唐诗》录其诗一百四十首。 ► 14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