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徐九瀛观察

· 张萱
粤比阳春满,天南福曜明。 翰屏万里壮,岭海一时清。 课绩高铜柱,酬勋赐赤旌。 遥闻畏垒祝,先遍伏波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广东的简称。
  • 阳春:温暖的春天,比喻美好的时光。
  • 福曜:指明亮的星辰,比喻吉祥的光辉。
  • 翰屏:指书信或文书,这里比喻信息的传递。
  • 岭海:指岭南地区,包括广东、广西等地。
  • 课绩:考核成绩,这里指工作成绩。
  • 铜柱:古代用来记功的标志。
  • 赤旌:红色的旗帜,古代用来表彰功勋。
  • 畏垒:指山名,这里可能比喻偏远地区。
  • 伏波城:古代地名,这里可能指某个具体的城市。

翻译

广东如同温暖的春天般充满生机,天南之地吉祥的光辉明亮照耀。 书信传递着万里的壮丽,岭南地区一时间风清气正。 考核成绩高如铜柱,表彰功勋赐予红色旗帜。 远处的畏垒山传来祝福,先在伏波城广泛传播。

赏析

这首作品赞美了徐九瀛在广东地区的卓越政绩和深远影响。诗中“粤比阳春满”和“天南福曜明”描绘了广东地区的繁荣景象和吉祥氛围,而“翰屏万里壮”和“岭海一时清”则强调了信息的迅速传递和地区的清明政治。后两句通过“课绩高铜柱”和“酬勋赐赤旌”具体表彰了徐九瀛的功绩,最后以“畏垒祝”和“伏波城”为背景,展现了其政绩受到的广泛赞誉和祝福。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开阔,表达了对徐九瀛的崇高敬意和美好祝愿。

张萱

明松江府上海人,字德晖,号颐拙。弘治十五年进士。官至湖广布政司参议,主粮储。立法禁处侵尅等积弊,忤巡抚意,遂引疾致仕。 ► 15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