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贞招饮大鹏东山寺

步入梵宫路不迷,四山高插与天齐。 龙头石吐飞泉冷,雉尾云生落木低。 牧笛吹残村犊稳,禅经听罢野猿啼。 止戈幸得逢僧话,回首东山月满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梵宫:指佛教寺庙。
  • 雉尾云:形容云彩形状像雉鸡的尾巴。
  • 止戈:停止战争,这里指和平时期。

翻译

我步入佛教寺庙,道路并不迷惑,四周的山峰高耸入云。龙头石上喷出的泉水冰凉,云彩如雉鸡尾巴般在天空中飘动,落叶随风低垂。牧笛声渐渐消逝,村庄里的牛儿安稳地休息,我在寺庙中听完禅经,野猿的啼声在野外回荡。幸运地在和平时期与僧人交谈,回首望去,东山上的月亮照亮了整个溪流。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在周日贞招饮大鹏东山寺时的所见所感。诗中,“步入梵宫路不迷”表达了作者对佛教寺庙的向往和内心的宁静。“四山高插与天齐”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山峰的高耸,展现了自然的壮丽。“龙头石吐飞泉冷”和“雉尾云生落木低”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后两句则通过牧笛、禅经、野猿等元素,展现了寺庙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张嗣纲

张嗣纲,字效忠。清远人。少怀大志,及长,闭户潜修,于经史外,更习《六韬》《三略》。明神宗万历十六年(一五八八)、二十二年(一五九四)、二十五年(一五九七)连中三榜武魁。按例,官拜新安南头参将,年八十有五而卒。有《戈馀诗草》二卷。事见民国《清远县志》卷一〇。 ► 2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