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

吾道何如老鹖冠,上书那得到长安。 萧条欲洒陵阳泪,蹭蹬堪怜范叔寒。 一剑天成堪自惜,长缨欲请问谁干。 只今懒作河东赋,见说风流道路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鹖冠(hé guān):古代一种冠帽,此处比喻隐居不仕的人。
  • 上书:指向朝廷或上级提出建议或请求。
  • 长安:古代中国的都城,此处指朝廷或政治中心。
  • 陵阳泪:陵阳,地名,此处可能指因思念或失意而流下的泪水。
  • 蹭蹬(cèng dèng):形容行走困难,比喻人生遭遇挫折。
  • 范叔寒:范叔,即范增,秦末汉初的谋士,寒指其晚年遭遇不佳,此处比喻作者自己的境遇。
  • 一剑天成:形容剑的制作精良,此处比喻自己的才华或志向。
  • 长缨:长绳,古代用来系马或作为仪仗之用,此处比喻志向或抱负。
  • 河东赋:古代文学作品,此处指作者自己的文学创作。

翻译

我的道路如何,像那位戴着鹖冠的老人,上书朝廷,却难以到达长安。 心中萧条,想要洒下陵阳的泪水,人生蹭蹬,可怜我如范叔般寒酸。 一把剑天生如此精良,令人自惜,长缨在手,却不知向谁请教。 如今懒得再写河东赋,听说风流的道路充满艰难。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个人命运和政治理想的感慨。诗中,“鹖冠”、“长安”等词语体现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认同和对政治中心的向往。通过“陵阳泪”和“范叔寒”的比喻,深刻描绘了作者内心的失意和人生的挫折。最后,以“一剑天成”和“长缨”象征自己的才华和抱负,但面对现实的艰难,作者选择了放弃文学创作,反映出一种无奈和自嘲的情绪。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时代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张嗣纲

张嗣纲,字效忠。清远人。少怀大志,及长,闭户潜修,于经史外,更习《六韬》《三略》。明神宗万历十六年(一五八八)、二十二年(一五九四)、二十五年(一五九七)连中三榜武魁。按例,官拜新安南头参将,年八十有五而卒。有《戈馀诗草》二卷。事见民国《清远县志》卷一〇。 ► 2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