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梁馀年谢晏海防

凤城无处不弦歌,借寇曾惊五马过。 百里鸣琴驯雉兔,三湘彩笔动菁莪。 未论棠阴垂泽远,且看芹泮受恩多。 我是晏婴门下客,春风得意竟如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凤城:指京城。
  • 弦歌:古代以琴瑟伴奏而歌,此指音乐和歌声。
  • 借寇:指借用寇准的故事,寇准是北宋名相,以清廉著称。
  • 五马:古代指高官所乘的五匹马,此指高官。
  • 鸣琴:弹琴,比喻治理得很好。
  • 驯雉兔:驯服的雉鸡和兔子,比喻治理下的百姓安居乐业。
  • 三湘:指湖南一带,此泛指南方。
  • 菁莪:指菁华和莪蒿,比喻优秀的人才。
  • 棠阴:棠梨树的阴影,比喻德政。
  • 芹泮:指学宫,此指学校。
  • 晏婴:春秋时期齐国名相,以智谋和清廉著称。
  • 春风得意:形容心情愉快,事业有成。

翻译

京城处处充满了音乐和歌声,借用寇准的清廉故事,曾让高官们感到震惊。 治理百里之地,如同弹琴般和谐,百姓如同被驯服的雉鸡和兔子般安居乐业。 南方的才子们以他们的文采感动了菁莪,即优秀的人才。 不说德政如棠梨树的阴影般深远,且看学校里受恩惠的学子众多。 我是晏婴门下的客人,心情愉快,事业有成,感觉如何呢?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京城的繁华景象和治理下的和谐安宁,通过借用历史人物寇准和晏婴的形象,表达了对清廉政治和智慧治理的向往。诗中“鸣琴”、“驯雉兔”等比喻生动形象,展现了治理者的才能和百姓的幸福生活。结尾处以“春风得意”自况,表达了作者对当前成就的满意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张嗣纲

张嗣纲,字效忠。清远人。少怀大志,及长,闭户潜修,于经史外,更习《六韬》《三略》。明神宗万历十六年(一五八八)、二十二年(一五九四)、二十五年(一五九七)连中三榜武魁。按例,官拜新安南头参将,年八十有五而卒。有《戈馀诗草》二卷。事见民国《清远县志》卷一〇。 ► 2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