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闾大夫

· 刘威
三闾一去湘山老,烟水悠悠痛古今。 青史已书殷鉴在,词人劳咏楚江深。 竹移低影潜贞节,月入中流洗恨心。 再引离骚见微旨,肯教渔父会升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三闾(lǘ)大夫:战国时楚国官名,负责管理昭、屈、景三姓贵族。屈原曾担任此职,这里代指屈原。
  • 殷鉴:泛指可以作为后人鉴戒的往事。
  • :隐藏。
  • 微旨:精深微妙的意旨。
  • :岂肯。 渔父:指《楚辞·渔父》中屈原遇到的那位隐者,这里借指一般不理解屈原志向的人。 升沉:这里指屈原的得志与失意,也可理解为人生的沉浮。

翻译

三闾大夫屈原离去后湘山似乎也变得苍老,那悠悠的烟水饱含着从古到今的悲痛。历史已经记下过往的教训,但后世文人还是不断为楚国命运深深悲叹。竹子移动着低矮的影子仿佛隐藏着贞节的品质,月亮照入江心好像能洗去心中的遗憾。再读一遍《离骚》能见到其中深远微妙的意旨,又怎会让像渔父那样的人轻易领会屈原的人生沉浮与志向呢 。

赏析

这首诗围绕对屈原的缅怀与感慨展开。开篇“三闾一去湘山老,烟水悠悠痛古今”,营造出一种悠远而沉痛的氛围,以湘山的苍老与烟水的悠悠,暗示屈原离去带来的历史沉重感与古今之人共同的悲痛。颔联“青史已书殷鉴在,词人劳咏楚江深”,指出历史已记录下楚国兴衰的教训,可文人墨客依旧为此感慨不已,突显了屈原命运与楚国兴衰引起的持久叹息。颈联“竹移低影潜贞节,月入中流洗恨心”,借竹子暗示屈原的贞节品质如同竹节般隐藏在其品行之中,月光照入江水仿佛要洗去心头遗恨,该句通过景物描写,将人物品质和情感巧妙融合。尾联“再引离骚见微旨,肯教渔父会升沉”,诗人从阅读《离骚》体会出其微小而深远之意,并认为像渔父那样的人难以理解屈原人生中的起伏与真谛,进一步强调了屈原志向的高洁、不被常人理解。整首诗通过对景物描写、典故运用,寄托出诗人对屈原深深的崇敬与对其难酬壮志的深切同情,同时也蕴含了对历史、人生的思考。

刘威

唐人。武宗会昌中人,终生不得志,羁游漂泊而终。工诗,弱调多悲。有集。 ► 2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