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少年颇知种松,手植数万株,皆中梁柱矣。都梁山中见杜舆秀才,求学其法,戏赠二首

· 苏轼
露宿泥行草棘中,十年春雨养髯龙。 如今尺五城南杜,欲问东坡学种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种松:种植松树。
  • 中梁柱矣:长成可以做栋梁的大树。
  • 都梁山中:指都梁山,地名,可能是指苏轼所在地附近的一座山。
  • 杜舆秀才:杜姓的才子,可能是苏轼的朋友或者学生。
  • 求学其法:向杜秀才学习种树的方法。
  • 戏赠:以轻松幽默的方式赠送诗作。
  • 尺五城南:古代神话中的天宫有五城,此处借指京城或繁华之地。
  • 东坡:苏轼的别号。

翻译

我在年轻时就知道如何种植松树,亲手种下了数万棵,它们都已经长大能做栋梁了。在都梁山中遇见了杜秀才,他想向我学习种树,我就以轻松的心情写这两首诗送给他,说现在的你在京城南边的繁华之地,想要问我种松的经验。

赏析

这两首诗展现了苏轼对种松的深厚造诣以及他对朋友的亲切关怀。第一句描绘了早年艰辛的植树经历,形象生动;第二句则寓意杜秀才如生长在京城的松树,有着出类拔萃的潜力。通过戏谑的口吻,苏轼寓教于乐,不仅传授了种树之法,也表达了对朋友未来成就的期许。整首诗语言通俗,意境优美,体现了苏轼豪放豁达的性格和深厚的友情。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