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常山绝顶广丽亭
西望穆陵关,东望琅邪台。
南望九仙山,北望空飞埃。
相将叫虞舜,遂欲归蓬莱。
嗟我二三子,狂饮亦荒哉。
红裙欲仙去,长笛有馀哀。
清歌入云霄,妙舞纤腰回。
自从有此山,白石封苍苔。
何尝有此乐,将去复徘徊。
人生如朝露,白发日夜催。
弃置当何言,万劫终飞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常山:在今山东诸城市南二十里。
- 穆陵关:在今山东临朐(qú)县东南大岘山上。
- 琅邪台:在山东胶南市西南琅邪山上。
- 九仙山:在山东曲阜市北。
- 虞舜:上古时代的部落联盟首领。
- 蓬莱:神话传说中的海外仙山。
翻译
向西望是穆陵关,向东望是琅邪台。向南望是九仙山,向北望只见空中飞扬的尘埃。互相呼唤着虞舜,就想要回到蓬莱仙岛。可叹我们这几人,疯狂饮酒也太荒唐了啊。红裙女子好似要成仙离去,长笛之声还带着残余的悲哀。清亮的歌声传入云霄,美妙的舞蹈让纤细的腰肢旋转。自从有了这座山,白色的石头上覆盖着青苔。什么时候有过这样的欢乐,将要离开又徘徊不舍。人生如同早晨的露水,白发在日夜催人老去。被弃置又能说什么呢,历经万劫最终也都化为飞灰。
赏析
这首诗意境开阔,苏轼通过对常山周围景色的描绘,如穆陵关、琅邪台、九仙山等,展现出一片宏大的景象。他与友人在山上的活动,如饮酒作乐、欣赏歌舞等,表现出一种肆意洒脱的情怀。人生短暂如朝露的感慨,蕴含着对时光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思考,末句则更是充满了一种看透尘世的豁达与无奈。整首诗既有豪放洒脱之态,又有对人生的深沉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