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定慧钦长老见寄八首,并引

· 苏轼
少壮欲及物,老闲馀此心。 微生山海间,坐受瘴雾侵。 可怜邓道士,摄衣问呻吟。 覆舟却私渡,断桥费千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次韵:依照别人诗词的原韵,依次用原韵的韵脚和诗,也叫步韵。
  • 定慧钦长老:定慧院的钦长老。定慧院,寺庙名 ;钦长老是住持僧人。
  • 及物:推及事物,关心他人、世间之事。
  • 微生:指卑微的生命,这里是苏轼自指。
  • 坐受:徒然遭受,空受。 瘴(zhàng)雾:南方山林间湿热蒸郁致人疾病的雾气。
  • 邓道士:具体生平不详。可能是与苏轼交好的一位道士。
  • 摄衣:提起衣襟,表恭敬之态或因紧急时动作便捷。这里大概是有急切关切之意。
  • 呻吟:指苏轼生病时发出痛苦的声音。
  • 覆舟:船只倾覆。这里应指苏轼被贬遭遇艰难困境。
  • 私渡:私自渡过(此处具体渡过什么不明确,应是指在困境中的一种行为)。
  • 断桥:残破的桥。这里“断桥费千金”应该是一种夸张说法,也许表示解决困境时付出极大代价 。

翻译

年轻时我想着做许多有益于世间万物的事,到老来清闲时只剩下这一颗(未改的)关心尘世的心。我这微小的生命在山海之间艰难生存,白白地遭受着南方瘴雾的侵袭。可怜邓道士,提起衣襟焦急地来询问我的病痛。我如覆舟之人般身处困境却私自想办法(脱困),好比修复断桥竟然要耗费千金般的艰难。

赏析

这首诗以苏轼自己的人生经历与感慨为线索。开篇“少壮欲及物,老闲馀此心”,通过少壮与老年心境的对比,展现出苏轼一生不变的济世情怀,尽管年老清闲但关心的心依然未减。中间“微生山海间,坐受瘴雾侵”,描绘了诗人被贬南方处境的艰难,道出了自己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无奈以及身体受恶劣环境的损害。“可怜邓道士,摄衣问呻吟”笔锋一转,刻画了邓道士匆忙探望自己的亲切形象,暗示在困境中友人的关怀难能可贵。最后“覆舟却私渡,断桥费千金”以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苏轼在被贬困境中艰难自救的过程,突出处境艰难却仍然努力的精神。整首诗语言质朴却情感真挚,把自身遭遇与人际关怀融合,不仅是自我心境的剖白,也呈现出当时苏轼所处复杂的生活状态与人性的温暖。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