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子由记园中草木十一首

· 苏轼
荒园无数亩,草木动成林。 春阳一以敷,妍丑各自矜。 蒲萄虽满架,囷倒不能任。 可怜病石榴,花如破红襟。 葵花虽粲粲,蒂浅不胜簪。 丛蓼晚可喜,轻红随秋深。 物生感时节,此理等废兴。 飘零不自由,盛亦非汝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荒园:荒芜的园子。
  • 无数亩:面积广大,难以计量。
  • 动成林:繁茂得如同森林一般。
  • :分布、滋养。
  • 妍丑:美丽与丑陋。
  • :自夸,自持。
  • 蒲萄:即葡萄,此处指葡萄藤。
  • 囷倒:比喻葡萄藤倒伏。
  • 可怜:可惜。
  • 病石榴:形容石榴花因病态而显得娇弱。
  • 破红襟:破裂的红色衣襟,形容石榴花凋零。
  • 葵花:向日葵。
  • 蒂浅:根茎短小。
  • 粲粲:鲜明的样子。
  • 丛蓼: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红紫色。
  • 晚可喜:秋天时分,蓼草的红叶更显可爱。
  • 废兴:兴衰,事物的变迁。
  • 飘零:随风飘落,比喻不得意的生活状态。
  • :旺盛,繁茂。
  • 非汝能:不是你能控制的。

翻译

大片的荒芜园地,草木茂盛得仿佛形成了森林。春天的阳光均匀地照耀,无论美丑的花草都各自展现出自己的姿态。虽然葡萄藤爬满了架子,但它们的重量却使藤蔓无法支撑,倒伏下来。那病态的石榴花,花瓣像破碎的红衣襟般凋零。尽管向日葵开得鲜艳,但根茎太浅,连簪子都难以插稳。到了傍晚,丛丛蓼草的红叶显得特别悦目,随着秋天的加深,颜色也更加深沉。世间万物都受到季节的影响,事物的兴衰是自然规律。我们这些生命,飘零无定,即使曾经繁盛,也不是你所能左右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又带有些许衰败的园景图。诗人通过对草木的细致观察,展现了大自然的微妙变化和生命的无常。从春阳下的生机勃勃到秋季的凄凉,作者借景抒情,寓言人生。葡萄的丰满与倒伏象征着生命的繁盛与衰落,石榴和葵花的凋零则表达了生命的短暂和脆弱。最后,诗人感慨人生的飘零和无法掌控,提醒人们应顺应自然,接纳生命的起伏。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富有哲理。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