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

· 苏轼
幽人无事不出门,偶逐东风转良夜。 参差玉宇飞木末,缭绕香烟来月下。 江云有态清自媚,竹露无声浩如泻。 已惊弱柳万丝垂,尚有残梅一枝亚。 清诗独吟还自和,白酒已尽谁能借。 不惜青春忽忽过,但恐欢意年年谢。 自知醉耳爱松风,会拣霜林结茅舍。 浮浮大甑长炊玉,溜溜小槽如压蔗。 饮中真味老更浓,醉里狂言醒可怕。 闭门谢客对妻子,倒冠落佩从嘲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幽人:本指隐居之人,这里是诗人自指。
  • 参差(cēn cī):高低不齐的样子。
  • 玉宇:这里指月亮。
  • 木末:树梢。
  • 缭绕:回环旋转。
  • 浩如泻:形容竹露下滴很多很快。
  • 亚(yà):低垂。
  • 和(hè):应和,这里指自己吟诗自己应和。
  • 甑(zèng):古代蒸饭的炊具。
  • 炊玉:形容米饭晶莹如玉。
  • 小槽:指酿酒的器具。

翻译

我这个幽居之人平常没事都不出门,偶然趁着东风在这美好的夜晚出来转转。明月参差不齐地在树梢间移动,缕缕香烟在月光下缭绕升腾。江上的云霞姿态万千清新柔美,竹林里的露珠悄然无声地纷纷下泻。已经惊奇于柔弱的柳丝万千垂下,还惊喜地看到尚有一枝残梅低垂。我独自吟诵着清美的诗句自我应和,白酒喝光了又有谁能借给我呢。我不惋惜青春匆匆而过,只担心欢乐的意趣年年消退。我自知醉酒后耳朵偏爱松涛的声音,想着择一处霜林建造一间茅屋居住。像大甑中不断蒸出晶莹如玉的米饭,小槽中流淌的美酒犹如压榨甘蔗流出的汁液。饮酒中的真滋味年纪越大越浓烈,醉里说的狂言酒醒后想想很可怕。那我就闭门谢客对着妻子,摘下帽子解下玉佩任凭他人嘲骂。

赏析

这首诗展现了苏轼谪居黄州时的生活与心境。开篇写偶然出游,引出月下美好景致,生动描绘出明月、云霞、竹露等景象,动静结合,意境清幽,体现自然之妙趣。诗人在美景中吟诗,感叹青春与欢乐,表达出超脱又无奈的复杂心态。提及饮酒,描绘出酒的香醇以及醉里狂言的状态,反映内心压抑与愤懑。结尾决定闭门谢客、不理世俗讥笑,体现他在困境中坚守自我,以一种看似潇洒的姿态回应生活遭遇。整首诗文笔细腻,情感丰富,既有对生活的热爱,也有对人生的思考,借日常之事、自然之景抒发谪居时的独特心境,展现苏轼诗歌雄放超逸又含沉郁的风格。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