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 · 齐桓下拜受胙

左传僖公九年 夏,会于葵丘,寻盟,且修好,礼也。 王使宰孔赐齐侯胙,曰:“天子有事于文武,使孔赐伯舅胙。”齐侯将下拜。孔曰:“且有后命。天子使孔曰:‘以伯舅耋老,加劳,赐一级,无下拜!”’对曰:“天威不违颜咫尺,小白余敢贪天子之命‘无下拜’!恐陨越于下,以遗天子羞,敢不下拜?”下,拜,登,受。
拼音

所属合集

#古文观止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胙(zuò):祭祀时用的肉。
  • 耋(dié)老:年老,七八十岁的年纪。

翻译

僖公九年夏天,(诸侯)在葵丘会盟,重温过去的盟约,并且进一步发展友好关系,这是合乎礼的。周襄王派宰孔赐给齐桓公祭肉,说:“天子祭祀文王、武王,派我来赐给伯舅祭肉。”齐桓公将要下阶跪拜接受。宰孔说:“还有后面的命令。天子派我说:‘因为伯舅年纪大了,加上有功劳,赐给一等,不用下阶跪拜!’”齐桓公回答说:“天子的威严就在我面前不远处,小白我怎敢贪图天子的命令而‘不用下阶跪拜’!我怕跌倒在阶下,给天子带来羞辱,怎敢不下阶跪拜?”(于是)齐桓公下阶,跪拜,登堂,接受祭肉。

赏析

这段文字简洁明了,通过对天子赐胙这一事件中齐桓公和宰孔的对话描写,展现了齐桓公对天子威严的敬畏。文中齐桓公的回答既表现了他对天子的尊重,又显示了他的谦逊和明智。他深知天子的威严不可侵犯,自己虽有功劳和年长的理由,但仍坚持下拜受胙,以免给天子带来耻辱。这段文字体现了当时的礼仪制度和君臣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同时,文字的叙述简洁有力,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和形象。

左丘明

左丘明

左丘明,姜姓丘氏,名明,丘穆公吕印的後代。因其先祖曾任楚国的左史官(左史官记言,右史官记事),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称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称“左丘明”,后其父移居鲁国并世代担任鲁国太史。 左丘明籍贯,一说为鲁国中都人,一说为春秋末年鲁国都君庄(今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东衡鱼村)人,按新见《左传精舍志》,当以後说近是。 左氏世为鲁国太史,至丘明则约与孔子(公元前551-479)同时,而年辈稍晚。他是当时著名史家、学者与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传》、《国语》等。他品行高洁,为孔子推崇,称“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即与其同好恶;汉司马迁亦称其为“鲁君子”,且以“左丘失明,厥有《国语》”为己著述《史记》的先型典范。 左丘明的最重要贡献在于其所著《春秋左氏传》与《国语》二书。左氏家族世为太史,左丘明又与孔子一起“如周,观书于周史”,故熟悉诸国史事,并深刻理解孔子思想。 《左传》、《国语》对中国传统史学影响深远,对司马迁的《史记》创作尤其具有重要启发。从这个意义讲,左丘明堪为中国传统史学的鼻祖之一。後世或称其为“文宗史圣”、“经臣史祖”,或誉为“百家文字之宗、万世古文之祖”。历代帝王多有敕封:唐封经师;宋封瑕丘伯,改封中都伯;明封先儒,改封先贤。今山东泰安肥城市建有丘明中学以纪念其乡先贤左丘明。 ► 3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