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八十二首(其八十二)

墓前荧荧者,木槿耀朱华。 荣好未终朝,连飙陨其葩。 岂若西山草,琅玕与丹禾。 垂影临增城,馀光照九阿。 宁微少年子,日久难咨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荧荧(yíng yíng):光亮闪烁的样子,这里形容木槿花闪亮的样子 。
  • 木槿:落叶灌木,花朝开暮落。
  • 耀朱华:闪耀着红花。朱华:红花。
  • 荣好:兴盛美好。
  • 终朝(zhōng zhāo):从天亮到早饭时,形容时间短 。
  • 连飙(biāo):连续的暴风。
  • 陨其葩(yǔn qí pā ):使它的花坠落。:坠,使坠落。:花。
  • 岂若:哪像。
  • 西山草:传说中的仙草,食之可以长生。
  • 琅玕(láng gān):传说中的美玉。这里指传说中生长于昆仑山上的仙草。
  • 丹禾:古代传说中赤色的嘉禾,吃了能长寿。
  • 垂影:指仙草、丹禾的影子下垂。
  • 增城:神话中地名,传说是昆仑山的层城九重之一。
  • 馀光:残馀的光辉。
  • 九阿:曲折的河岸,这里指遥远之处 。
  • 宁微:难道不是。
  • 咨嗟(zī jiē):叹息。

翻译

那坟墓前闪闪发亮的,是木槿盛开着红色的花朵。它的美好兴盛连一个早晨都没能完整度过,连续的狂风就吹落了它的花瓣。哪里比得上西山的仙草,还有那名为琅玕和丹禾的芳草。它们的影子映照在增城之上,残留的光明还能照耀到遥远的地方。难道那些年少的人,不会随着时光远去而发出长久的叹息?

赏析

这首诗中,阮籍以对比的手法构建意境。前四句,墓前木槿花开得艳丽耀眼,但美好短暂,朝开暮落,在狂风中飘落,借木槿荣枯速朽,象征了世间荣华的虚幻无常、短暂易逝,描绘出生命的脆弱与世事的难久。后六句,诗人笔锋一转,提及西山仙草瑶花,如琅玕、丹禾,它们生长于神话之地,其影可垂照增城,余光可及远方,这不仅体现了它们生命力的强大与长久,散发着永恒而高洁的光辉与气质;更通过它们,寄寓着诗人对超凡脱俗、永恒不朽境界的向往。

最后“宁微少年子,日久难咨嗟”二句,引发人们对生命意义与归宿的思考,那些年少之人,在岁月的漫长流逝中,必然也会为生命的短暂与世事的无常而倍感叹息 。整首诗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与情感思索,言辞隐晦婉约,意象丰富宏大,弥漫着浓厚的悲剧色彩与孤独感,展现出阮籍对宇宙无穷、人生有限的深邃洞察,艺术表现力极强,耐人寻味。

阮籍

阮籍

阮籍,三国时期魏诗人。字嗣宗。陈留(今属河南)尉氏人。竹林七贤之一,建安七子之一阮瑀之子。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取谨慎避祸的态度。 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著有《咏怀》、《大人先生传》等,其著作收录在《阮籍集》中。 ► 9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