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宜阳张使君

· 戎昱
暂作宜阳客,深知太守贤。 政移千里俗,人戴两重天。 旧郭多新室,闲坡尽辟田。 倘令黄霸在,今日耻同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宜阳:地名,在今河南。
  • 使君:汉时对太守的称呼,后用作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
  • **戎昱 **:唐代诗人,荆南人,登进士第。卫伯玉镇荆南,辟为从事。
  • 政移千里俗:政令改变了千里之地的风俗。 :改变。 :风俗。
  • 人戴两重天:百姓好像生活在两个不同的天地(形容张使君治理后变化极大)。 :顶着,这里指生活在。
  • 旧郭:旧城郭。
  • 辟田:开垦田地。 :开垦。
  • 黄霸:西汉大臣,字次公,以宽和知名,善于治理地方,政绩突出。

翻译

我暂时来到宜阳做客,深深地了解到这里的太守是多么贤良。太守施行的政令改变了这一方长久以来的风俗习惯,百姓仿佛一下子从旧天地步入了全新的美好生活。旧城郭有了好多新的房舍,空闲的山坡也都被开垦成了耕地。倘若西汉的贤能官员黄霸还在世,跟如今宜阳的张使君相比,都会为自己当年(取得的成就)而感到自愧不如。

赏析

这首诗是戎昱对宜阳张使君的赞美之作。开篇直接表明对张使君贤能的赞赏。颔联通过“政移千里俗”“人戴两重天”,生动地展现出张使君治理有方,使宜阳地区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百姓生活从旧貌换新颜。颈联“旧郭多新室,闲坡尽辟田”则具体描绘这种变化,新室林立、闲坡垦田,尽显生机勃勃之景,侧面凸显治理的成效。尾联以西汉名吏黄霸作比,更夸张地衬托出张使君的卓越政绩非比寻常。整首诗以实在的见闻感受为基础,情感真挚热烈,通过多方的对比和具体细节描写,全方位展现出张使君的贤明形象,也让读者真切感受到宜阳在其治理下的巨变 。

戎昱

戎昱(róngyù),唐代诗人。荆州(今湖北江陵)人,郡望扶风(今属陕西)。少年举进士落第,游名都山川,后中进士。宝应元年,从滑州、洛阳西行,经华阴,遇见王季友,同赋《苦哉行》。大历二年秋回故乡,在荆南节度使卫伯玉幕府中任从事。后流寓湖南,为潭州刺史崔瓘、桂州刺史李昌巙幕僚。建中三年居长安,任侍御史。翌年贬为辰州刺史。后又任虔州刺史。晚年在湖南零陵任职,流寓桂州而终。中唐前期比较注重反映现实的诗人之一。名作《苦哉行》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羁旅游宦、感伤身世的作品以《桂州腊夜》较有名。 ► 12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