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梦寻 · 卷三 · 西湖中路 · 湖心亭
所属合集
注释
- 佥事:qiān shì,官名。
- 怙:hù,依靠,仗恃。
- 圮:pǐ,倒塌。
- 阗:tián,充满。
翻译
湖心亭以前是湖心寺,湖中的三座塔,这是其中一座。明代弘治年间,按察司佥事阴子淑执法很严厉。寺里的僧人仗着镇守宦官,关起门不接纳官员。阴子淑查知他们的奸诈之事,就毁掉了寺庙,也去掉了那座塔。嘉靖三十一年,太守孙孟找寻遗迹,在上面建了亭子。有大约一亩大的露天平台,周围用石栏围着,湖山的胜景,一览无余。过了几年就倒塌了。万历四年,佥事徐廷?重新建造。二十八年,司礼监孙东瀛把它改成清喜阁,金碧辉煌,规模宏伟壮丽,游人看上去就像海市蜃楼。烟云吞吐,恐怕滕王阁、岳阳楼都没有这么壮观。春天的时候,山景、丝织品、书画、古董,堆满了台阶,喧闹嘈杂,声音都分辨不清。夜晚月亮升起时登上这里,寂静凄凉,如同进入鲛人宫殿和海底宝库。月光晶莹沁透,水汽蒸腾,人迹稀少地方偏僻,不能长久停留。 张京元的《湖心亭小记》中说:湖心亭雄伟壮丽又空旷开阔。当时傍晚的阳光照在山上,反射到水面,新月挂在东边,不满半圆,金盘玉饼,与夕阳的彩翠重重交织,不由得让人疯狂呼叫到几乎要断气。遗憾亭中有四字匾额、隔句对联,填满了楣梁和屋栋,怎么能借像咸阳的那场大火,除掉这些业障。 张岱的《湖心亭小记》: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下了三天大雪,湖中的人和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天初更过后,我撑着一只小船,穿着毛皮衣服,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全都是白色。湖面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个人影罢了。到了亭子里,看见有两个人铺着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下了船,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呢。” 胡来朝的《湖心亭柱铭》:一年四季在这奏乐歌唱,还有穷苦百姓为夜晚的月亮感到悲伤。 六座桥边满是花柳,却深深没有空地种植桑麻。 郑烨的《湖心亭柱铭》:亭子立在湖心,仿佛西施乘着小船,很适合雨新奇晴天美好。 席子铺开在水面,恍惚东坡游览赤壁,特别适合月色皎洁风清。 张岱的《清喜阁柱对》:像月亮在天空,偶尔好似微云点缀银河。 在人如同眼睛,暂且将秋水当作瞳神来剪取。
赏析
这段文字生动地描绘了湖心亭的历史变迁、建筑风貌以及周围景色。它展现了湖心亭的独特魅力和在不同情境下的氛围,从曾经的寺庙演变到后来的亭子、清喜阁,景观各有不同。张京元、张岱等人的描述则从不同角度展现了湖心亭的壮美、清幽与独特意境。像张岱的《湖心亭小记》以简洁而传神的文字勾勒出西湖雪后的静谧之美,以及与人的邂逅,富有情韵。那些柱铭和柱对既增添了文学性,也体现了对湖心亭的赞美和思考。总的来说,这段文字让我们领略到古人对湖心亭这一景致的丰富感受和深刻描绘。

张岱
张岱的其他作品
- 《 陶庵梦忆 · 卷一 · 天砚 》 —— [ 明 ] 张岱
- 《 陶庵梦忆 · 卷六 · 彭天锡串戏 》 —— [ 明 ] 张岱
- 《 蝶恋花 为祁世培作 远隔新晴 其三 清泉沁月 》 —— [ 明 ] 张岱
- 《 陶庵梦忆 · 卷七 · 品山堂鱼宕 》 —— [ 明 ] 张岱
- 《 蝶恋花 为祁世培作 远隔新晴 其十四 孤村渔火 》 —— [ 明 ] 张岱
- 《 西湖梦寻 · 卷三 · 西湖中路 · 陆宣公祠 》 —— [ 明 ] 张岱
- 《 蝶恋花 为祁世培作 远隔新晴 其十二 古岸芙蓉 》 —— [ 明 ] 张岱
- 《 西湖梦寻 · 卷四 · 西湖南路 · 包衙庄 》 —— [ 明 ] 张岱
相关推荐
- 《 西湖梦寻 · 卷五 · 西湖外景 · 云居庵 》 —— [ 明 ] 张岱
- 《 西湖梦寻 · 卷五 · 西湖外景 · 六和塔 》 —— [ 明 ] 张岱
- 《 西湖梦寻 · 卷五 · 西湖外景 · 火德庙 》 —— [ 明 ] 张岱
- 《 西湖梦寻 · 卷二 · 西湖西路 · 青莲山房 》 —— [ 明 ] 张岱
- 《 西湖梦寻 · 卷三 · 西湖中路 · 关王庙 》 —— [ 明 ] 张岱
- 《 西湖梦寻 · 序 》 —— [ 明 ] 张岱
- 《 西湖梦寻 · 卷三 · 西湖中路 · 六一泉 》 —— [ 明 ] 张岱
- 《 西湖梦寻 · 卷三 · 西湖中路 · 孤山 》 —— [ 明 ] 张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