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东武帖》,苏轼书于元佑四年(1089年)。纸本。行书,尺牍一则。凡五行,计四十七字。28.7厘米×66.1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东武,即宋时密州,又曰诸城。《古今地名大辞典》:“漠置。隋始改曰诸城。”《续资治通监长编》卷四二九元佑四年六月丁未(初八日)纪事:“王巩知密州”。时东坡正在二次赴杭途中。是年三月,东坡除龙图合学士充两浙西路兵马钤辖知杭州军州事”四月出京,五月至南都,六月渡江入浙西境,七月到杭州任。此帖称“东武小邦,不烦牛刀”云云,想是致东武(密州)守王巩之信。还云:“虽隔数政,犹望掩恶耳。”这应该是提起熙宁末东坡曾知密州事的谦词。“真州”即仪真,元丰八年,东坡曾在此谋划买田卜居。帖所谓“真州房缗”,似指此等事。固此帖定在元皊四年东坡守杭时较宜。此帖可能是同一信的增页,故无上款。
《古书画过眼要录》称此帖大约在熙宁七年冬季或八年赵令(晦之)还未离任时所写,似不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东武:指密州(今山东诸城)。}
翻译
{密州是个小地方,不用大动干戈。实在没有什么可以对上有万分之一的帮助的,并不是没有尽力。虽然隔了几个行政区,还是希望能掩盖不好之处。真州的房钱之事,已经让子由当面说清楚了,惶恐、惶恐。苏轼又呈。}
赏析
{这篇《东武帖》是苏轼的一封书简,内容主要是关于一些地方事务和与他人的交流情况,语言简洁,主要传达了一些具体事宜和苏轼当时的心情。整体风格较为平实直白,反映了苏轼在日常事务中的态度和处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