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哉行二首

【其一】 上山采薇,薄暮苦饥。 溪谷多风,霜露沾衣。 野雉群雊,猴猿相追。 还望故乡,郁何垒垒! 高山有崖,林木有枝。 忧来无方,人莫之知。 人生如寄,多忧何为? 今我不乐,岁月如驰。 汤汤川流,中有行舟。 随波转薄,有似客游。 策我良马,被我轻裘。 载驰载驱,聊以忘忧。 【其二】 有美一人,婉如清扬。 妍姿巧笑,和媚心肠。 知音识曲,善为乐方。 哀絃微妙,清气含芳。 流郑激楚,度宫中商。 感心动耳,绮丽难忘。 离鸟夕宿,在彼中洲。 延颈鼓翼,悲鸣相求。 眷然顾之,使我心愁。 嗟尔昔人,何以忘忧?
拼音

译文

【其二】 有位美丽的姑娘秀目水汪汪,姿态妩媚笑容迷人心地善良。 擅长音乐能识曲谱还会弹琴,凄凄楚楚的琴声如清新花香。 郑歌楚风五音在她手下激荡,感动人的美好音乐令我难忘。 孤独的鸟夜晚宿在水中小岛,伸颈鼓翅哀哀地把对方相望。 望着鸟儿恋恋不舍使我忧伤,昔日的美人我如何能把你忘。

《善哉行二首》是三国时魏晋曹丕创作的组诗作品。 第一首诗写军旅生活的艰辛。薇,野菜,即野豌豆苗。白天我们到山上去采野豌豆苗,因为到黄昏的时候会很饿。溪谷中风很大,又有霜露打湿大家的衣裳,真是非常寒冷。野鸡的叫声遍布山野,猿猴在相互追逐。在这样的荒郊野外,不免使人回望故乡,然而,故乡又在哪里?忧郁如石头一般垒积胸中。每座山都有山崖,每棵树都有树枝,可我内心的忧愁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没有人知道。 人生不过是暂时寄托于人世,何必如此忧愁呢?我现在不快乐,时光也照样流逝。就像河里的那一只小舟,随着水波流转,也不知道会停在哪里,这就好比是我们的人生啊,谁也不知道自己会在哪里停泊。还是披上我的皮裘,骑着良马,在飞驰中暂时地忘却这人生的烦恼吧。 从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曹丕也是一个颇有诗意的人。在远离故土的荒郊野外,不免会产生莫名的忧愁,但这忧愁从何而来、到何而止,我们谁也不知道。而这人生,似乎也正如这忧愁一般,不知从何而来,也不知到何而止。因而,还是暂时地忘却吧,不要去想它。 第二首诗歌前半首塑造了一个眉清目秀、心地善良、善为乐声的年轻女子形象。 后半首写了一只离群的鸟,它在黄昏投宿在水中的沙洲,它伸长了脖子,鼓动着翅膀,在那里悲哀地叫着。听到它的叫声,我深情地回头望着它,它激起了我心中的忧愁啊。嗐,我亲爱的人儿,它的叫声让我想起了你,让我如何忘怀?这忧愁啊,紧紧缠绕在我心中。 有人评析说这前后是两首诗。这种意见不可取,因为前半首只是描绘了一个女子的形象,而没有表明描绘这个形象的用意何在。这首诗的问题在于前后半首之间缺少语意的链接,使其看起来如断开的两首。只有最后两句才把前后半首连接在了一起。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采薇:采食野菜。
  • 薄暮:傍晚。
  • 雊(gòu):野鸡鸣叫。
  • 郁何垒垒,茂盛的样子;垒垒,形容山势起伏不平。这里形容故乡山川重叠的样子。
  • 无方:没有方向,此处指忧愁没来由。
  • 如寄:好像暂时寄居在世间,喻人生短暂。
  • 转薄,通“泊”,船只靠岸。“转薄” 指船随着波浪靠近岸边。
  • 婉如清扬,美好;清扬,形容眉目漂亮传神。
  • 哀絃微妙哀絃,悲凉的弦乐声;微妙,这里指乐声细腻而美好。
  • 流郑激楚,演奏;,皆为乐章名,郑声轻柔婉转 ,楚声激昂。
  • 度宫中商,弹奏;,古代五音中的两种音阶。

翻译

【其一】 登上山峰去采摘野菜,到了傍晚时分饥饿难耐。 山谷中常常狂风呼啸,霜露纷纷扬扬沾湿了衣衫。 野鸡成群结队地啼鸣,猿猴相互追逐戏闹。 回头眺望遥远的故乡,山川连绵起伏多么壮观! 高山有高耸的悬崖,林木也都有繁茂的枝条。 忧愁无端地涌上心头,却无人能够知晓。 人生仿佛是暂时寄住世间,为何要被这么多忧愁缠绕? 如果现在不尽情欢乐,时光也会如奔马般飞驰而去。 浩浩荡荡的河川水流,中间有条航行的小船。 小船随着波浪时而靠岸,就好像羁旅漂泊的游子。 备好我那精良健壮的马匹,穿上我那轻柔暖和的裘衣。 策马扬鞭尽情地驰骋,暂且借此来忘却心中的忧愁。

【其二】 有一位美丽动人的女子,眉清目秀光彩照人。 姿容娇艳巧笑嫣然,心地温柔和善。 她懂得音乐能识别曲调,擅长编排精妙的乐章。 悲凉的弦音细腻美好,清越的气息宛如散发着芬芳。 演奏起轻柔婉转、激昂热烈的乐曲,熟练地弹出美妙的旋律。 这乐声感人肺腑动人心弦,绮丽的音色令人难以忘怀。 离群的鸟儿在傍晚栖息,停留在那河中的小洲之上。 它伸着脖颈鼓动着翅膀,凄惨地鸣叫寻觅同伴。 我深情眷恋地望着它,这情景让我满心忧愁。 哎,往日的贤能之人啊,你们又是如何排解忧愁的呢?

赏析

【其一】: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自然中的所见所感,体现了对人生的思考。诗开篇描绘上山采薇却遭遇饥寒的情景,展现生活的困苦;接着通过山谷自然景色的描写,衬托内心的孤独。“忧来无方”等句,直白地表达了人生无端的忧愁,而“人生如寄”一句则进一步点明对人生短暂无常的感慨。在这种情绪之下,诗人决定纵情策马,以忘忧愁,透露一种及时行乐的思想。整首诗情绪表达委婉而深沉,情景交融自然,既有对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思索 。

【其二】:此诗前半部分着力刻画了一位美丽多才的女子形象,从外貌到才情全方位展现,体现女子的动人魅力与高雅气质,为下文作铺垫。后半部分笔锋一转,写到离鸟悲鸣求偶场景,诗人由鸟及己,触景生情,引出内心无法排解的忧愁,末尾发出对古人忘忧方式的感慨,更显感慨深沉。整首诗布局精巧,前后对比鲜明,以美好的景象起笔,以愁情收尾,结构层层递进,深化了诗人的复杂幽微的情感,艺术感染力强 。

曹丕

曹丕

魏文帝曹丕,字子桓,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的开国皇帝,公元220-226年在位。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魏武帝曹操与卞夫人的长子。曹丕文武双全,八岁能提笔为文,善骑射,好击剑,博览古今经传,通晓诸子百家学说。220年正月,曹操逝世,曹丕继任丞相、魏王。之后曹丕受禅登基,以魏代汉,结束了汉朝四百多年统治。 ► 6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