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 · 银筝旋品

· 苏轼
银筝旋品,不用缠头千尺锦。妙思如泉,一洗閒愁十五年。 为公少止,起舞属公公莫起。风里银山,摆撼鱼龙我自閒。
拼音

译文

随即欣赏弹用银装饰的筝。不用大量的财物赏赐演奏者;不用花费而欣赏美好的演奏。美妙的才思象泉水涌出,滔滔不绝。洗掉了我十五年的闲愁。 为了让您稍作停留。您不要起身走了,请您起舞。我是会像蓬莱仙岛三神山里的鱼龙在风里摆撼舞蹈的。

注释

减字木兰花:词牌名。《木兰花》原为唐教坊曲,《金奁集》入「林鐘商调」。《花间集》所录三首各不相同,兹以韦端己《木兰花·独上小楼春欲暮》词为准。五十五字,前後阕各三仄韵,不同部换叶。《尊前集》所录皆五十六字体,北宋以後多遵用之。《乐章集》及《张子野词》并入「林鐘商」。其名《木兰花令》者,《乐章集》入「仙吕调」,前後阕各三仄韵(平仄句式与《玉楼春》全同,但《乐章集》以《玉楼春》入「大石调」,似又有区别)。别有《减字木兰花》,《张子野词》入「林鐘商」,《乐章集》入「仙吕调」。四十四字,前後阕第一、三句各减三字,改为平仄韵互换格,每阕两仄韵、两平韵。又有《偷声木兰花》,入「仙吕调」。五十字,前後阕第三句各减三字,平仄韵互换与《减字木兰花》相同。宋教坊复演为《木兰花慢》,《乐章集》入「南吕调」,百一字,前阕五平韵,後阕七平韵。兹陈五格,以见一曲演化之由,他可类推。《减字木兰花》四字句与七字句相间,句句用韵,仄韵与平韵交互,每两句为一意群,词意转折,适于各种题材,故宋人用此调者极多。《梅苑》李子正词名《减兰》。徐介轩词名《木兰香》。《高丽史·乐志》名《天下乐令》。 题注:傅注本、元延祐本俱未收,唯见明吴讷钞宋曾端伯辑《东坡词拾遗》。 银筝:龙榆生笺:「《宋书·乐志》:『筝,秦声也。傅玄《筝赋》序曰:「世以为蒙恬所造。今观其体合法度,节究哀乐,乃仁智之器,岂亡国之臣所能关思哉。」《风俗通》则曰:「筑身而瑟弦。」不知谁所改作也。』《南史·卷三十三·何承天传》:『承天素好弈棋,颇用废事。又善弹筝。文帝赐以局子及银装筝。』」 缠头:龙榆生笺:「白乐天《琵琶行》诗:『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起舞属公《公莫》起」句:龙榆生笺引《晋书·卷二十三·乐志》::「《公莫舞》,今之巾舞也。相传云项庄剑舞,项伯以袖隔之,使不得害汉高祖,且语项庄云『公莫!』古人相呼曰『公』,言公莫害汉王也。今之用巾盖像项伯衣袖之遗式。然案《琴操》有《公莫渡河曲》,然则其声所从来已久,俗云项伯,非也。』」 银山:龙榆生笺引西汉东方曼卿撰《神异经·南荒经》:「南方有银山,长五十里,高百馀丈,悉是白银。」 摆撼鱼龙:古时百戏杂耍名,汉时由西域传入,由艺人持所制异兽模型作幻化表演。龙榆生笺:「《汉书·西域传·赞》:『(作)曼衍鱼龙、角抵之戏以观视之。』注:『鱼龙者,为舍利兽,先戏于庭。及毕,乃入殿前激水,化为比目鱼,跳跃漱水作雾障日,化为黄龙八丈,遨游于庭,炫曜日光。』杜少陵《秋兴》诗:『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案此所谓『摆撼鱼龙』,犹《赤壁赋》云『舞幽壑之潜蛟』也。」

《减字木兰花·银筝旋品》是北宋文学家苏東坡所创作的一首词。上片写了与友人偶然相见的欢快场景,下片主要描绘了一幅欢歌狂舞的场面。全词内容积极乐观,突出了词人放逸的个性,表达了与友人不期而遇的愉悦心情。

赏析

上片描述词人与友人王定国在南都不期而遇的欢快情景。「银筝旋品。不用缠头千尺锦」,词人自己拨动起银筝的调音「品」,确定音位后,便弹起乐曲来,用不着请歌舞艺人来表演送她们千尺锦帛作「缠头」装饰了。「妙思如泉。一洗闲愁十五年。」筝曲发出的奇妙乐响,有如泉水淙淙流淌的畅快思绪,一下子把两人相别十五年的闲愁全部衝洗乾净了。 下片写舞蹈,诚如《淮南子·本经训》所云:「心和欲则乐,乐斯动,动斯蹈,蹈斯荡,荡斯歌,歌斯舞。」下片从上片的音乐快感过渡到欢歌狂舞,既自然,又真实,目睹着二人在相遇欢宴中種種心花怒放的衝动过程:「为公少止。起舞属公公莫起。风里银山。摆撼鱼龙我自闲。」大家为了国家朝廷整年的忙忙碌碌,不妨少事休息,相嘱一起来跳舞。于是,欣然跳起了「公莫舞」,两人手执着珍异动物模型摇摆踏跳,似乎幻觉在风里的三神山上,好像鱼龙变化、嗷水作雾,霎时化成八丈黄龙,出水遨遊,炫耀着日光。……在这般神仙境界中,他们内心的什么烦恼都忘怀了。「我自闲」,尤其是词人自己,全身心感到无比闲适、轻松、惬意、自在,他已完全放开了。有如他在知密州任时的「放意肆志」韵「超然」态度,所谓「凭君借取《法界观》,一洗人间万事非」。 这首词全篇非常乐观、旷达、自适、自在的情趣抒写,并毫无物累、压抑、疲惫、伤感的格调韵致者,其实,正是词人「野性犹同纵壑鱼」的放逸个性的突出表现。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旋品:轮流演奏。
  • 缠头:古代歌舞艺人表演完毕,客以罗锦为赠,称“缠头”。这里指赏赐。
  • 閒愁:无端无谓的忧愁。
  • 属(zhǔ):劝酒;敬酒。

翻译

银筝轮流弹奏,不用那千尺锦缎来赏赐。奇思妙想如泉水般涌流,一下子洗去了无端无谓的十五年忧愁。为了你稍微停下(弹奏),起身跳舞劝你不要起来。风里如同银山在摆摇撼动,惊动鱼龙而我自己却自在悠闲。

赏析

这首词生动地展现了一个欢乐而充满情趣的场景。上阕描述了银筝的美妙演奏,不用巨额赏赐也能带来愉悦和灵感,还洗去了多年的忧愁。下阕则写为了对方而暂停弹奏,起而跳舞相劝,最后以风中如银山般的动态景象烘托出一种自在从容的氛围。全词语言简练,意境明快,表现出苏轼豁达洒脱的一面,既有欣赏艺术的雅兴,又有享受生活的快意,给人以轻松愉悦之感。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