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来南院叙庵阁老有诗赠别和韵却寄

三十年来逐晓珂,青袍如故鬓将皤。 移官恰与疏慵称,恋阙翻增感慨多。 官署晚山堪拄笏,江门秋水忆乘槎。 盈虚曾究羲皇画,聚散无凭付浩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逐晓珂(zhú xiǎo kē):追随早晨的马铃声,指早起赶路。
  • 青袍:古代官员的常服,这里指作者自己。
  • (pó):白色,这里指头发变白。
  • 移官:调动官职。
  • 疏慵:疏懒,不勤于政事。
  • 恋阙:留恋朝廷。
  • 拄笏(zhǔ hù):用笏板支撑下巴,形容悠闲自在。
  • 乘槎(chéng chá):乘坐竹筏或木筏,比喻远行或隐居。
  • 羲皇画:指伏羲八卦,这里比喻对世事的洞察。
  • 浩歌:大声歌唱,这里指抒发情感。

翻译

三十年来,我总是随着清晨的马铃声奔波,穿着青袍的我,如今鬓发已白。 调动官职恰好适合我这疏懒的性格,留恋朝廷却让我感慨万千。 官署旁的晚山景色宜人,足以让人悠闲地拄着笏板欣赏,江门秋水让我回忆起乘筏远行的日子。 我曾深入研究过伏羲的八卦,洞察世事的变化,而人与人之间的聚散无常,我只能用歌声来表达。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涯的感慨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诗中,“三十年来逐晓珂”一句,既展现了作者长年奔波的辛劳,也暗含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后文通过对“移官”与“恋阙”的对比,进一步抒发了内心的矛盾与感慨。最后,作者以“羲皇画”和“浩歌”作结,既显示了对世事的洞察,也表达了对人生聚散无常的豁达态度。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明代文人孙承恩的诗歌才华和人生哲理。

孙承恩

明松江华亭人,字贞父(甫),号毅斋。孙衍子。正德六年进士。授编修,历官礼部尚书,兼掌詹事府。嘉靖三十二年斋宫设醮,以不肯遵旨穿道士服,罢职归。文章深厚尔雅。工书善画,尤擅人物。有《历代圣贤像赞》、《让溪堂草稿》、《鉴古韵语》。 ► 16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