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许龙石山行四首晚趋功德寺遇雨

乍息肩舆日未沉,名山曾此几窥临。 一泓寒沁泉流碧,万折源通地脉深。 古洞无尘留暑气,虚窗有榻锁秋阴。 梦回忽听钟鸣寺,出户犹看月在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肩舆(jiān yú):古代的一种交通工具,类似于轿子。
  • 窥临(kuī lín):偷偷地或小心翼翼地观看。
  • (hóng):水潭。
  • (qìn):渗透。
  • 万折:形容曲折多变。
  • 地脉(dì mài):古代认为地下的水流如同人体的血脉,称为地脉。
  • 虚窗:空旷的窗户。
  • 锁秋阴:形容秋天的阴凉被锁在窗户之内。
  • 梦回:从梦中醒来。
  • 钟鸣寺:寺庙中钟声响起。

翻译

刚放下肩舆,太阳还未完全沉落,我曾几次悄悄地观看这座名山。一潭寒水渗透着碧绿的泉水,曲折的水流源自深邃的地脉。古洞中没有尘埃,保留着夏日的余温,空旷的窗户内,秋天的阴凉被锁住。从梦中醒来,突然听到寺庙的钟声,走出房门,依然看到月光洒在林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行中的一次偶遇,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山中的宁静与深远。诗中“一泓寒沁泉流碧”和“万折源通地脉深”等句,不仅形象地描绘了山泉的清澈与地脉的深远,也隐喻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深邃。后两句“梦回忽听钟鸣寺,出户犹看月在林”则巧妙地结合了梦境与现实,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留恋与感慨。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孙承恩

明松江华亭人,字贞父(甫),号毅斋。孙衍子。正德六年进士。授编修,历官礼部尚书,兼掌詹事府。嘉靖三十二年斋宫设醮,以不肯遵旨穿道士服,罢职归。文章深厚尔雅。工书善画,尤擅人物。有《历代圣贤像赞》、《让溪堂草稿》、《鉴古韵语》。 ► 16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