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孟庙

· 徐渭
西域流沙墨翟徒,东周虚器寄蘧庐。 齐梁本不求王佐,邹鲁聊归辟野狐。 百楚榱题惊鸟革,累朝霜露老龟趺。 景春自是真儿女,错认人间大丈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孟庙(mèng miào):指孟子的庙宇,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之一。 流沙(liú shā):指沙漠。 墨翟(mò zhái):指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鸟。 虚器(xū qì):指虚名空位的官职。 寄蘧庐(jì qú lú):指寄托在蘧伯玉家中。 齐梁(qí liáng):指齐国和梁国。 王佐(wáng zuǒ):指辅佐君王。 邹鲁(zōu lǔ):指邹国和鲁国。 辟野狐(bì yě hú):指避世隐居,过简朴的生活。 百楚(bǎi chǔ):指楚国的百姓。 榱题(cuī tí):指榱木上刻字。 惊鸟革(jīng niǎo gé):指惊动了鸟兽,使它们惊飞。 老龟趺(lǎo guī fū):指老龟的脚步。 景春(jǐng chūn):指春天的景色。 真儿女(zhēn ér nǚ):指真正的男儿女儿。 大丈夫(dà zhàng fū):指有志向、有抱负的人。

翻译

孟子的庙宇在西域的流沙中,古代神鸟墨翟飞过,东周时期的空缺官职寄托在蘧伯玉家中。齐国和梁国本来不寻求辅佐君王,邹国和鲁国却选择了隐居在野外过简朴生活。百姓们在榱木上刻字,惊动了鸟兽,老龟的步伐已经被霜露打湿。春天的景色本该是真正的男儿女儿,却被错认为了人间的有志向的人。

赏析

这首诗以孟子庙宇为背景,通过描绘西域流沙、神鸟墨翟、虚器寄托、齐梁之事、邹鲁隐居等情节,表达了对当时社会政治现状的批判和对真正有志向的人的赞美。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展现了作者对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反思,以及对真正大丈夫的向往和敬重。整体氛围清新脱俗,意境深远,值得细细品味。

徐渭

徐渭

明浙江山阴人,字文清,改字文长,号天池,晚号青藤。诸生。有盛名,天才超逸,诗文书画皆工。常自言吾书第一,诗次之,文次之,画又次之。其画工花草竹石,笔墨奔放淋漓,富于创造。知兵好奇计,客胡宗宪幕,擒徐海,诱王直,皆预其谋。宗宪下狱,渭惧祸发狂自戕不死。又以击杀继妻,下狱论死,被囚七年,得张元忭救免。此后南游金陵,北走上谷,纵观边塞阨塞,辄慷慨悲歌。晚年贫甚,有书数千卷,斥卖殆尽。自称南腔北调人,以终其生。有《南词叙录》、杂剧《四声猿》及文集。 ► 15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