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俞虚江参将四首

昔破交夷尚少年,秘经曾自白猿传。 一军尽署沧溟里,百战常居士卒先。 龙为求群窥剑匣,蜃因吐气护楼船。 寻常啮齿非无为,不荡三韩誓不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俞虚(yú xū):古代传说中的一位神仙。
  • 沧溟(cāng míng):古代传说中的大海。
  • 龙(lóng):传说中的神兽,代表着皇权。
  • 蜃(shèn):传说中的神兽,形似龙,能吐气成云雾。
  • 三韩(sān hán):古代指朝鲜的三个国家。

翻译

曾经年少时就征讨南方的少数民族,曾经学习过秘传的武艺。一支军队驻扎在大海之滨,经历过无数次的战斗,总是身先士卒。龙为了寻找同类而窥视剑匣,蜃因为吐气护卫楼船。平时看似无为的啮齿动物,也有它们的作为,誓言不动摇,不轻易回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年轻将领的英勇事迹,他在战场上屡立战功,忠诚勇敢。通过描写龙、蜃等神兽的形象,突显了将领的威严和权威。诗中蕴含着对忠诚、勇敢和坚定的品质的赞美,展现了古代将领的高尚品德和英雄气概。

唐顺之

唐顺之

明常州府武进人,字应德,一字义修,称荆川先生。嘉靖八年会试第一。曾协助总督胡宗宪讨倭寇,谓御敌上策,当截之海外,纵使登陆,则内地受祸。曾亲率舟师,邀敌于长江口之崇明。三沙告急,督户镗、刘显赴援,亲跃马布阵,持刀直前。以功升右佥都御史、凤阳巡抚。学问广博,通晓天文、数学、兵法、乐律等,兼擅武艺,提倡唐宋散文,与王慎中、茅坤、归有光等被称为“唐宋派”。有《荆川先生文集》。 ► 59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