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

静室颐神,宁心默运,内观一点真阳。洞虚豁朗,焕焕透明堂。照见虚空法界,先天地、独立无双。三光秀,圆明实相,浩劫应时长。 回头谁问己,眼前顼著,不用思量。自然契道,物我两俱忘。唯有清风皓月,通神化、无极之光。升玄路,混元一气,拍塞遍诸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颐神:养神。
  • 真阳:指人体内的生命力或元气。
  • 洞虚豁朗:形容心境开阔,无障碍。
  • 焕焕:明亮的样子。
  • 透明堂:比喻心境清澈明亮。
  • 虚空法界:佛教用语,指宇宙万物。
  • 先天地:指先于天地存在,即宇宙的本源。
  • 三光:指日、月、星。
  • 实相:佛教用语,指事物的真实本质。
  • 浩劫:佛教用语,指极长的时间。
  • 应时:适时,合时。
  • 顼著:显著,明显。
  • 契道:与道相合。
  • 物我两俱忘:物我合一,忘却自我与外物的界限。
  • 清风皓月:比喻清静明朗的境界。
  • 神化:神妙的变化。
  • 无极之光:无限的光明。
  • 升玄路:通往玄妙境界的道路。
  • 混元一气:指宇宙最初的状态,万物合一的元气。
  • 拍塞遍诸方:充满各个方向。

翻译

在静室中养神,宁心静气,内观体内那一点真正的阳气。心境开阔无障碍,明亮透明如堂。照见宇宙万物,先于天地存在,独一无二。日、月、星三光显现,真实本质圆明,长存于极长的时间中。 回头看自己,眼前的一切都显著,无需过多思量。自然与道相合,忘却自我与外物的界限。唯有清风明月,神妙地变化,散发出无限的光明。通往玄妙境界的道路,宇宙最初的元气,充满各个方向。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修炼者在静室中养神内观的境界,通过内观真阳,达到心境的豁朗与透明。诗中运用了佛教和道教的哲学概念,如“虚空法界”、“实相”、“浩劫”等,表达了修炼者对宇宙本源和生命本质的深刻理解。通过“物我两俱忘”和“清风皓月”的意象,传达了修炼者与自然合一、忘我境界的追求。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元代道教诗歌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