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吕德昭鸡肋集

小年学诗双髻丫,每嗜险语同刘叉。 迩来懒惰谢铲削,尚觉胸次饶槎枒。 吕郎本是后来秀,笔势老树悬秋蛇。 时时相过窥底里,曹丕奚翅十倍加。 偶然远贶鸡肋集,灯前摩挲眼缬花。 织纺青红费机巧,裁剪缜密无奇邪。 又如赤子控生马,不使蹄啮驾鼓车。 我尝击节一再读,谁谓诘屈犹聱牙。 吕郎落托颇差异,举俗媱耳喧琵琶。 似闻谱系出左史,螭头曾立书黄麻。 残膏剩馥九里润,宜许文字专渠家。 明朝驱驰向翘馆,山中酒热酸梨楂。 团团岩桂月更好,点缀金粟开奇葩。 傥逢故人诘新作,扬雄老矣传侯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双髻丫:古代儿童或少女的发型,此处指年幼时。
  • 刘叉:唐代诗人,以险怪著称。
  • 槎枒:原指树枝的分叉,此处比喻心中的杂念或复杂的思绪。
  • 笔势老树悬秋蛇:形容书法或文笔老练,如同老树枝上悬挂的秋蛇,既生动又险峻。
  • 曹丕:三国时期魏国的开国皇帝,文学家,此处指其文学才华。
  • 奚翅:何止。
  • 缬花:指织物上的花纹。
  • 缜密:细致周密。
  • 奇邪:奇特而不正统。
  • 赤子:婴儿,此处比喻初学者。
  • 生马:未经驯服的马。
  • 蹄啮:马蹄踢和咬。
  • 诘屈:曲折难懂。
  • 聱牙:读起来不顺口。
  • 落托:放荡不羁。
  • 媱耳:迷惑听觉。
  • 琵琶:乐器,此处比喻流行的音乐或文学作品。
  • 螭头:古代神话中的一种动物,此处指吕德昭的家族背景。
  • 书黄麻:在黄麻纸上书写,古代官方文书常用黄麻纸。
  • 残膏剩馥:指前人的余香,比喻前人的影响或遗产。
  • 九里润:比喻影响深远。
  • 翘馆:高雅的馆舍。
  • 酸梨楂:酸味的梨和山楂,此处指山中的野果。
  • 团团:圆润的样子。
  • 金粟:金色的谷粒,此处比喻岩桂的花朵。
  • 奇葩:奇特美丽的花朵。
  • 扬雄:西汉文学家,此处作者自比。
  • 侯芭:扬雄的弟子,此处指吕德昭。

翻译

我年幼时学习诗歌,头发梳成双髻,喜欢用险怪的语句,如同刘叉那样。近来懒于雕琢,心中仍有许多杂念。吕郎是后起之秀,他的笔法如同老树上悬挂的秋蛇,既老练又生动。他常来访,我看到他的才华,觉得他的文学造诣何止是曹丕的十倍。他偶然送我《鸡肋集》,我在灯前摩挲着书页,眼花缭乱。书中的文字如同精心织造的青红布料,既细致又周密,没有奇特而不正统之处。又像是一个初学者驾驭未经驯服的马,不让它踢咬,驾驭它上鼓车。我反复阅读,谁说它曲折难懂,读起来不顺口。吕郎放荡不羁,与众不同,世俗的喧嚣如同迷惑听觉的琵琶声。听说他的家族出自左史,曾在螭头上书写官方文书。他的影响深远,应该允许文字专属于他家。明天我将驱驰前往高雅的馆舍,山中酒已热,酸梨和山楂成熟。圆润的岩桂月色更美,点缀着金色的花朵,开出了奇特美丽的花朵。如果遇到故人询问新作,我自比扬雄,老了,传给了吕德昭。

赏析

这首作品是唐桂芳对吕德昭《鸡肋集》的赞誉之作。诗中,唐桂芳回忆了自己年少时学诗的情景,并与吕德昭的才华进行了对比。他赞扬吕德昭的笔法老练生动,文学造诣深厚,认为其作品细致周密,没有奇特而不正统之处。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吕德昭家族背景的敬仰,以及对其文学成就的认可。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吕德昭及其作品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文学的热爱和对后辈的期望。

唐桂芳

元明间歙县人,一名仲,字仲实,号白云,又号三峰。唐元子。少从洪焱祖学。元至正中,授崇安县教谕,南雄路学正。以忧归。朱元璋定徽州,召出仕,辞不就。寻摄紫阳书院山长。卒年七十有三。有《白云集》等。 ► 3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