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华慢赋雪

喜深惊密。试问滕神,有多少寒力。如圆似瑩,总疑是、满眼隋珠和璧。五更书幌,早已觉、寒光穿隙。料禽影、波上渐稀,径里悄无行迹。 有人独倚危楼,望千里江山,高下同色。坡仙饮处,甚尚然、不减醉翁宾客。等闲评论,算柳絮、梨花非白。画堂深、弦管方调,一任低垂帘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瑶华:指美玉般的花。
  • 滕神:指传说中掌管雪的神。
  • 隋珠和璧:比喻珍贵的珠宝。
  • 书幌:书房的窗帘。
  • 料禽影:指鸟的影子。
  • 危楼:高楼。
  • 坡仙:指苏轼,因其号东坡居士,故称。
  • 醉翁:指欧阳修,因其号醉翁,故称。
  • 宾客:指朋友。
  • 柳絮:柳树的绒毛,春天随风飘扬,常用来比喻雪花。
  • 梨花:梨树的花,白色,也常用来比喻雪花。
  • 弦管:指乐器。
  • 帘额:帘子的上部。

翻译

欣喜于雪的深厚与紧密。试问掌管雪的神,究竟蕴含了多少寒冷的力量。它如圆润如晶莹,让人怀疑满眼都是珍贵的珠宝。五更时分,书房的窗帘早已被寒光穿透。鸟影在波上渐渐稀疏,小径里悄然无人的踪迹。

有人独自倚在高楼上,眺望千里江山,高低都同色。想起苏轼饮酒之处,那里的雪景依然,不逊色于欧阳修与宾客共赏的雪景。随意评论,认为柳絮、梨花都不如这雪白。画堂深处,弦乐和管乐正在调谐,任由帘子低垂。

赏析

这首作品以雪为题材,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雪的美丽与寒冷。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如将雪比作隋珠和璧,以及柳絮、梨花,形象生动地表达了雪的洁白与纯净。同时,通过对比苏轼与欧阳修的雪景,展现了诗人对雪景的独特感受与审美情趣。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雪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凌云翰

元明间浙江仁和人,字彦翀。博览群籍,通经史,工诗。元至正间举人。洪武初以荐,授成都府学教授。后坐事谪南荒。有《柘轩集》。 ► 80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