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 · 寄赵宣慰平远
有北先寒,来时鸿雁,记经何地初霜。问渠鹅鹳,何苦上颜行。浩荡烟波万顷,怕谁去、争许三湘。聊容与,谁求系帛,传语寄炎荒。
丹山如凤鸟,相逢定是,问我行藏。说于今华发,为汝增伤。晚笑巢阿览德,莫贪快、千仞翱翔。和鸣拟,从吹嶰管,终不似朝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鸿雁(hóng yàn):大雁,常用来比喻书信或传递消息的人。
- 鹅鹳(é guàn):古代战阵名,这里可能指军队的行列。
- 颜行(yán háng):行列,队伍。
- 容与(róng yǔ):从容不迫,悠闲自在。
- 系帛(xì bó):系在箭上的帛,古代用以传递信息。
- 炎荒(yán huāng):指南方边远荒凉之地。
- 行藏(xíng cáng):指出行和藏匿,这里指个人的行踪和隐居。
- 巢阿(cháo ā):筑巢于山阿,指隐居。
- 翱翔(áo xiáng):自由地飞翔。
- 嶰管(xiè guǎn):古代的一种管乐器。
- 朝阳(zhāo yáng):早晨的太阳,这里比喻光明正大的地方或境遇。
翻译
北方的天气先寒,来时鸿雁已经历了何处初霜。询问那些像鹅鹳一样的军队行列,为何要苦苦前行。浩荡的烟波万顷,怕是谁去争那三湘之地。姑且从容不迫,谁会寻求系帛传信,来告诉我那炎荒之地的情况。
丹山上的凤鸟,相逢时定会问我行踪。说我现在已是华发,为此感到悲伤。晚笑中筑巢于山阿,以德相览,不要贪图快速千仞的翱翔。和鸣时拟似吹奏嶰管,但终究不如朝阳那般光明正大。
赏析
这首作品以北方的寒冷和鸿雁的迁徙为背景,通过对比军队的苦行和烟波的浩荡,表达了对远方消息的渴望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诗中“丹山如凤鸟”等句,运用了象征和比喻,展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境遇的无奈。整首词情感深沉,语言凝练,意境开阔,体现了元代词人姚燧的文学造诣和人生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