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州歌头 · 赋木莲花
灵均不信,木末搴芙蓉。徒自洁,好奇服,芰荷缝。看心胸。霁月光风。似爱莲叟,云难狎,应亦未观,林下淡丰容。坐荫高花十丈,身疑在,玉井三峰。甚东皇遣与,桃李斗春浓。男色昌宗。
失昌丰。访平泉记,奇草木,惟赤柏,与金松。岷岭导江,浩浩发临邛。进吴侬。万里江南北,行欲遍,未曾逢。堪怅恨,风与雨,苦相攻。怕学琼花不坠,潜飞去,地上无踪。柰明朝酒醒,空对夕阳春。流水溶溶。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灵均:指屈原,字灵均。
- 木末搴芙蓉:木末,树梢;搴,摘取;芙蓉,荷花。
- 芰荷:菱叶与荷叶。
- 霁月光风:形容天气晴朗,月光皎洁,风清气爽。
- 爱莲叟:指喜欢莲花的人。
- 玉井三峰:玉井,指仙境中的井;三峰,三座山峰。
- 东皇:指春神。
- 昌宗:繁荣昌盛。
- 平泉记:唐代李德裕的园林记。
- 岷岭导江:岷岭,指岷山;导江,指长江。
- 临邛:地名,今四川邛崃。
- 吴侬:吴地的人。
- 琼花:一种珍贵的花。
- 柰明朝酒醒:柰,如何;明朝,明天早晨。
- 溶溶:形容水流动的样子。
翻译
屈原不相信,能在树梢上摘取荷花。他只是自洁其身,喜欢奇特的服饰,用菱叶和荷叶缝制。他的心胸像晴朗的月光和清风一样开阔。他像一个爱莲的老人,难以被云雾所亲近,应该也没有见过林中淡雅的风姿。坐在高大的花下,仿佛身在仙境的玉井三峰之中。春神东皇似乎特意让桃李与他争春。
失去了繁荣昌盛。寻访平泉记中的奇异草木,只有红色的柏树和金色的松树。岷山引导长江浩浩荡荡地从临邛流过。进入吴地,江南江北万里行,想要走遍,却未曾遇到。令人怅恨,风雨苦苦相攻。害怕学那不坠落的琼花,悄悄飞走,地上无踪。如何面对明朝酒醒,空对着夕阳和春光。流水缓缓流动。
赏析
这首作品以屈原的视角,描绘了他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世俗的不满。通过对比桃李的春浓与木莲的淡雅,表达了作者对高洁品质的向往。诗中“霁月光风”等意象,展现了屈原开阔的心胸和对自然的热爱。结尾的“流水溶溶”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增添了诗的哲理意味。

姚燧
元洛阳人,字端甫,号牧庵。姚枢侄。早年丧父,由伯父姚枢抚养。为许衡弟子。初以荐为秦王府文学。武宗至大间历官至集贤大学士、翰林学士承旨。为文闳肆该洽,有西汉风。卒谥文。有《牧庵集》。
► 82篇诗文
姚燧的其他作品
相关推荐
- 《 六州歌头 · 戏作简僮约,效稼轩体 》 —— [ 清 ] 邹祗谟
- 《 六州歌头 · 其二客赠牡丹 》 —— [ 宋 ] 刘克庄
- 《 六州歌头 · 居庸长城 》 —— [ 清 ] 叶恭绰
- 《 六州歌头 》 —— [ 清 ] 况周颐
- 《 六州歌头 · 金陵吊古 》 —— [ 清 ] 易顺鼎
- 《 六州歌头 》 —— [ 宋 ] 贺铸
- 《 六州歌头 · 次贺东山韵 》 —— [ 清 ] 吴湖帆
- 《 六州歌头 · 岁暮感怀,用东山韵 》 —— [ 清 ] 金兆蕃